遠銀Bankee戴松志 分析傳統金融接軌幣圈

發稿時間:2025/07/17 15:36
最新更新:2025/07/17 18:51
字級:

隨著虛擬資產ETF議題持續發燒,傳統金融與加密產業的界線日益模糊。負責全臺超過90%法幣出入金流的遠東商銀近期受邀出席2025 AI Taiwan未來商務展及2025虛擬資產大未來-衍生性商品監理政策論壇,針對虛擬資產ETF及銀行託管業務等議題,提出四個面向,包括三大趨勢、銀行的三大關鍵角色、目前面對到的三大機會和三大挑戰。

遠銀Bankee戴松志 分析傳統金融接軌幣圈
遠銀Bankee戴松志 分析傳統金融接軌幣圈

遠東商銀AI數位金融事業群副總經理戴松志指出,比特幣ETF象徵傳統金融與幣圈開始交會,是虛擬資產邁向主流化、資產化的重要轉折點。銀行具備合規經驗與信任基礎,未來將在虛擬資產ETF和託管業務中扮演關鍵角色。遠東商銀目前已承擔全台近九成的虛擬資產新臺幣金流信託規模,並積極推動以AI與區塊鏈技術為核心的風險管理機制,致力成為新金融秩序的橋接者與守門人。

戴松志指出,虛擬資產ETF的興起標誌著虛擬資產正快速朝「便利化、主流化、資產化」邁進。首先,在便利性方面,台灣目前擁有超過1300萬的證券開戶人口,相較之下虛擬貨幣用戶人數不足200萬,顯示市場仍有巨大成長空間。透過ETF,投資人無需自行管理錢包與私鑰,就能輕鬆在熟悉的證券平台購買比特幣資產,顯著降低門檻。 其次,隨著主流基金、保險資金等大型法人進場,虛擬資產正從「小眾投資」邁向「標準資產」定位,資產配置邏輯將逐漸納入比特幣等數位資產。第三,ETF商品的合規結構亦使比特幣具備資產認列的可能性,未來將不再只是「買或不買」的選項,而是「在資產配置中應該佔比多少」的專業投資考量。

對於銀行在ETF與虛擬資產發展中的定位,戴松志清楚提出三大角色。一是高資產客戶導流者:銀行長年累積的高資產客群基礎,為ETF提供潛在買方;台灣ETF動輒千億規模,銀行可成為加密ETF重要的導入通道。二是合規協作者:相較新創交易所,銀行熟悉金檢制度、擁有完善內控制度,更能擔任ETF託管與資產保全的重要支點。三是信任提供者:銀行品牌本身即是金融市場中的信任象徵,加上資本額逾千億與法幣存保制度保障,有助於提升整體虛擬資產市場的信賴度與參與意願。

戴松志認為,銀行託管不僅保護用戶資金安全,更讓新創交易所與傳統金融有了接軌機會,銀行角色日益吃重,但戴松志坦言,發展虛擬資產相關業務仍面臨三大挑戰。一是法規灰區未明:儘管專法雛型已出,但針對託管責任歸屬與風險界定仍有不確定性;二是技術人才斷層:區塊鏈與加密技術非銀行IT人員熟悉領域,內部人才轉型需時間;三是銀行內部信任待建立:即便遠東商銀已負責龐大金流,仍需跨部門不斷溝通與協作,才能真正擁抱創新。

面對台灣詐騙猖獗的現況,遠東商銀透過AI打造反詐偵測系統,與六家虛擬資產交易所建立聯防機制。AI模型可即時分析用戶設備ID、交易時間與地點等數據,若出現異常,銀行可即時鎖定帳號並同步通知交易所鎖定虛擬貨幣錢包,這套機制已成功攔截多起詐騙案件。戴松志坦言,詐騙集團手法日新月異,AI偵測是一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對抗賽,模型必須不斷優化才能維持準確性。

對未來三至五年的趨勢,戴松志認為,未來金融信任體系將不再依賴中心化的單一機構,而是仰賴AI與區塊鏈結合所建立的去信任架構。透過AI防詐手段,能逐步洗刷大眾對加密資產與詐騙的錯誤連結,讓區塊鏈成為正規金融工具。

遠東商銀Bankee社群銀行創立於2018年,是臺灣首家共享經濟銀行,以開放銀行作為核心,從Web 3.0概念出發打造去中心化的創新共享經濟社群金融。Bankee社群銀行除了提供數位帳戶、信用卡、貸款、社群帳本等金融服務之外,更改變傳統銀行與客戶之間的單向關係,首創與客戶雙向互動並將主導權交給客戶,透過獨特社群回饋機制分潤給客戶,實現雙方共好。

Bankee社群銀行透過持續創新,提供客戶更簡單、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務,落實品牌「共創、共享、共好」的永續核心理念。Bankee社群銀行創立以來,已獲得24個創新商模和創新技術獎項的肯定,包括全球知名科技諮詢研究機構Gartner亞太區金融服務創新獎、全球企業展望(Global Business Outlook)最佳創新數位轉型獎及亞元雜誌(Asiamoney)、全球經濟雜誌(The Global Economics)最佳創新數位銀行獎等高度肯定。

【投資一定有風險,投資有賺有賠,投資前應檢視自身能力。】

(文.圖/遠東商銀Bank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