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台英美創投論壇登場 剖析台灣新創成功出海核心關鍵
《2025 Taiwan Global Venture Forum 台英美創投論壇》7 月 11 日吸引來自國內外眾多創投業者、創業團隊與新創生態圈夥伴齊聚一堂,打造台灣與國際新創圈對話合作的新平台。
本次論壇由國立臺北大學 Yina Wu 教授研究團隊攜手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器一同舉辦,研究團隊歷時 24 個月完成的《2025 台灣新創出海大調查》報告也在論壇中首次發表,Yina Wu 教授表示,這個歷經約莫2年的調查報告,在調查期間深入訪談超過 20 家台灣指標性創投、與300 家新創公司,彙整台灣當下關鍵產業的第一手資訊。
此外,論壇特別邀請多位國內外重量級創投領袖擔任講者,包括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器總經理郭大經、創投公會副理事長林宇聲、美國矽谷 Leonis Capital、英國Volution Ventures,透過主題演講與現場深度對談,探討台灣新創如何與國際生態系接軌,並共同研析全球投資趨勢與市場動態。
Yina 教授指出,本次正式發布的《2025 台灣新創出海大調查》,聚焦於三大核心議題與重點發現:
一、台灣新創成功出海需具備哪些關鍵能力?調查發現,曾於跨國企業任職、具備拓展海外市場與建立通路的實戰經驗者,能為新創企業帶來實質助力。建議新創團隊在布局國際市場時,應優先考量延攬具海外市場實務經驗的人才,以加速當地業務的推進與落地。
二、成功出海的商業模式具備哪些共同特徵?研究發現海外市場需求、當地競爭態勢與通路布局為新創出海最關鍵的商業模式要素。建議新創在出海前,應先評估產品在各目標市場的潛在需求與市場規模,深入了解當地競爭環境,釐清主要競爭者及自身競爭優勢。而通路布局策略亦至關重要,應積極尋找合適的通路夥伴,協助產品順利進入當地市場。
三、如何選擇最合適的海外市場?新創團隊首選的海外市場為日本,投資人則認為美國最重要,此調查結果反映市場選擇存在差異。建議新創企業出海前先進行充分的市場調查,分析目標市場需求、競爭態勢與進入門檻,出海不宜盲目跟風,謹慎選擇最適合的市場更為重要。
調查發現近 6 成受訪新創業者已開始經營國際市場,其中有 7 成企業海外銷售模式以 B2B 為主。以海外營收占比來看,多數新創仍以台灣市場為主要營收來源。雖約 6 成新創已開始拓展國際市場,但僅 1 成企業的海外營收占比過半,整體平均為 16%。此結果顯示,台灣新創邁向國際雖已起步,然而主要營收仍依賴本土市場。
另外,論壇中的與談環節聚焦「台灣新創如何有效進軍歐美市場」,來自美國矽谷與英國的創投業者皆指出,台灣新創若欲在當地成功募資或拓展業務,關鍵在於建立人脈網絡與掌握在地資源。Yina 教授也強調,台灣新創不應僅止於短期參與海外展會,而應實際在當地停留一段時間,深入調查當地新創生態系趨勢與產業動態。
Yina教授表示,在創投與新創領域數據取得相當困難的基礎上,研究團隊仍實際走訪數百家創投與新創企業,蒐集第一手資料,致力讓研究成果更具實務參考價值。同時,團隊也積極協助台灣投資人與新創對接海外資源,期望為新創出海盡一份力,加速台灣新創生態系與國際接軌。
(文.圖/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