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為增進實體書店營運能量,持續辦理實體書店發展補助,鼓勵書店配合文化幣及創新書市活動,即日起至明年1月8日受理提案申請。
2023/12/06 14:46第60屆金馬執委會主席、攝影師李屏賓參與新書「愛,最好的祝福」出版,今天出席講座時提及2018年金馬獎因獲獎者發言,導致中國掀起抵制風潮,其實對當年主席李安打擊很大。
2023/12/04 21:16蔡瑞月舞蹈研究社今年創立70年,它曾以「中華舞蹈社」之名為外界所知,蔡瑞月文化基金會與前衛出版社重新修訂90年代出版的蔡瑞月口述史著作「浴火玫瑰」,還原當年舞蹈社被迫改名過程。
2023/12/03 18:01「長壽島上的好味道」繪本今天在閱讀節大會發表,以淺白文字傳遞與紀錄馬祖飲食文化傳統,細緻手繪勾勒石頭屋聚落的在地風情。
2023/12/02 18:36現代人離自然愈來愈遠,對滋養大地的樹木愈來愈陌生,作家鄒欣寧採訪多名樹木達人,重新認識、親近樹木,完成「相信樹的人」一書,近期出版。
2023/11/27 21:18愛爾蘭作家林奇今天憑藉反烏托邦小說「先知之歌」(Prophet Song,暫譯),獲頒英國文壇重量級獎項布克獎(Booker Prize)。這部虛構作品講述愛爾蘭陷入暴政的故事。
2023/11/27 10:21澎湖縣政府文化局今天在澎湖生活博物館,舉辦承載漁業發展史的「拓漁澎湖」新書發表會和導讀,希望激發民眾對海洋的熱情,投入記錄與保存地方特色文化行列,感受海洋子民的文化可貴。
2023/11/25 13:42你是否常常覺得此刻面對同事、家人的自己其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戴著面具「偽裝的我」?你是否常常聽見「偽裝的我」自我寬解說,毫無保留展現自己太危險了,人類多少需要一些偽裝?那麼,要怎麼知道現在的自己是真的,還是偽裝的那個?如果偽裝的自己過得還不錯,一直偽裝下去不行嗎?
2023/11/24 14:36年近八十的香港牧師朱耀明笑容充滿童真,但更多時候是雙眼通紅載著淚水,滿腔鬱結。淚流非因童年無父無母沒溫飽露宿街頭,而是30多年來一起追求民主的戰友背負了十字架,身陷囹圄。每每想起,他悲慟莫名。
2023/11/23 13:46高雄市立圖書館「好繪芽獎」獎勵原創繪本創作計畫,第2屆得獎作品「健忘的汪達奶奶」正式出版,作者游爲淳以生動圖像結合台灣東北角地景,將健忘變成尋寶遊戲。
2023/11/20 12:14文化部推動「享讀福爾摩沙」創新書市活動,18、19日在嘉義民雄舉行,以「閱平安-廟埕有好市」為主題,在民雄保生大帝廟前舉行文學辦桌,讓民眾感受多元豐富的閱讀活力。
2023/11/19 21:3860歲武打巨星李連杰今天在台北誠品信義店舉辦「超越生死」新書分享會,大女兒Jane陪伴到場,讓他藉機現場致歉,過去忙於公益卻忽略關心女兒,坦言2歲喪父讓他不懂照顧方法。
2023/11/19 16:52第10屆上海國際童書展在上海世博展覽館舉行,台灣計有30多家出版社、600多本版權書參展,相較於當地出版作品以宣傳、主題教育為主軸;台灣作品以取材多元、畫風自由為優勢。
2023/11/19 12:33信誼基金會今天獲得文化部「文馨獎」的人才培育獎。營運長廖瑞文在領獎後宣布,歷經35年的「信誼幼兒文學獎」,將於第36屆起擴大為「信誼文學獎」,於12月起同步徵求幼兒圖畫書、兒童文學創作。
2023/11/16 19:25武打巨星李連杰為新書「超越生死:李連杰尋找李連杰」來台宣傳,今天開場就幽默直呼「我還沒死」,更傳授生活快樂的秘訣。
2023/11/16 17:09林業保育署及屏科大今天攜手發布林業20週年影片「從林開始」、專書「里山根經濟—社區林業的知與行20年」,記錄推動林下經濟、生物多樣性等變化,下一步接軌國際保育地。
2023/11/14 12:31台灣醫師詩人曾貴海新出版「路途」、「波濤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兩本詩集選,高雄市長陳其邁今天說,多年後大家可能會忘記高雄市長,但文學作品影響源遠流長。
2023/11/12 20:35書市寂寥的年頭,出版一部長達77萬字的小說,需要幾分憨膽。在地緣政治成為顯學,台灣不斷被點名關注之際,把小說場景設定在台灣,讓雲豹、女巫、山林、洞穴吟唱映照國際現勢的長篇奇幻,是小說家的雄心,也是表態。
2023/11/11 14:30迎接2024台南建城400年,耗時3年編纂、全套5冊、總字數逾百萬的「台南文學史」,今天在國立台灣文學館發表,多面向展現台南文學魅力,突顯台南在台灣文學史上重要地位。
2023/11/09 17:05由兩廳院發行的「PAR表演藝術」紙本雜誌將於2024年3月發行最後一期,全面轉成數位閱覽。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表示,她在乎劇場「人人」能接觸藝文訊息,數位化是為了讓更多人可以閱讀。
2023/11/06 21:37浸淫台語詩領域多年的作家黃徙今年出版個人第4本台語現代詩集「台灣山海經」,4卷收錄110首創作,並邀請專家吟誦或譜曲演唱,讓讀者搭配QR Code音檔深入體驗台語文意境。
2023/11/05 13:50社民黨北市議員苗博雅將投入大安區立委選舉,首次出書剖析對事物想法包含愛情,苗博雅今天表示,此書是對外界的交心及坦承,自己有缺點但會持續學習,一定是選民最好選擇。
2023/11/03 16:17國家人權博物館出版繪本「走出霧之森」及「翻頁之後」,透過獨特的視角和動人的敘事,見證受難者的磨難和堅毅,今天舉行新書分享會。
2023/11/02 19:46台灣文學獎近期引發一連串爭議,昨天更遭指主辦單位改變公告方式,未盡通知事宜,導致出版社錯過報名,民進黨立委陳培瑜今天表示,期盼文化部所屬單位能與業界保持溝通順暢。
2023/11/02 16:58藝人趙小僑近期推出記錄她從備孕到育兒心路的書籍「1000針的勇氣」,今天在老公劉亮佐與女兒典典陪伴下出席新書茶敘,至今趙小僑仍常會對典典說:「謝謝妳來當我的女兒」。
2023/11/02 13:22曾獲金鼎獎、出版多部小說及散文集的作家吳鈞堯,近期推出詩集「水裡的鐘」,期許讓文學成為金門的第4寶。
2023/10/30 12:11文化部舉辦「享讀福爾摩沙」創新書市,台中場將於本週末登場,帶領遊客穿越回到1933年的柳川河畔,親身參與書的奇幻歷程。
2023/10/30 11:21台灣文學獎「金典獎」今天揭曉,「金典獎年度大獎」由作家陳列以「殘骸書」獲得。
2023/10/30 10:48第一位研究台灣史的中研院院士、提出「台灣島史」概念的已故史學家曹永和,生前嗜讀如命,繪本「圖書館裡的歷史學家-曹永和的故事」刻畫他的傳奇一生。
2023/10/29 17:12人生如四季迭替,步入中年如進入秋天,作家、歷史學者吳鳴新書「秋光拾得」,細數生活智慧與時代感懷,品味人生滋味,近期出版。
2023/10/29 10:25台灣文學發展百年,除了靠文人辛勤耕耘書寫,更因百年來歷經多次論戰而逐漸成形,作家朱宥勳新書「他們互相傷害的時候」,爬梳10場論戰,見證這些關鍵時刻。
2023/10/28 13:43面對自身的「不同」,生命如何找到出口,作家邱怡青小說「蜂鳥的火種」還原思覺失調與亞斯伯格的真實樣貌,捕捉生命如蜂鳥般沉寂蟄伏的狀態,近期出版發行。
2023/10/28 09:06為了提供不一樣的視角認識「人間國寶」,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啟動「重要傳統藝術專書」編撰計畫,由34位作家執筆介紹59位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近期出版。
2023/10/26 15:05頗受觀眾信賴的韓國國民主播孫石熙2020年閃電告別主播台,一度引發外力干預新聞的質疑。他在有線電視JTBC新聞部社長兼主播任內,處理了世越號沉船、總統朴槿惠閨密干政被彈劾下台、直播採訪受害人引爆韓國MeTOO浪潮等重大新聞。他不惜投入大量人力、長時間追蹤同一議題的做法,確實促成了若干改變,也讓韓國社會正視新聞的功能與影響力。
2023/10/26 15:00台灣插畫家阿尼默獲金鼎獎及波隆那「拉加茲獎」的漫畫作品「小輓」,近期推出義大利版並在歐洲發行上市,台灣軟實力再度在國際被看見。
2023/10/26 14:00從「人生七十古來稀」到「人生七十才開始」,現代人看待生命的方式因為平均壽命增加而大大不同。如果說100歲是晚上12時,40歲只是早上9時36分而已,以往認定步入中年的40歲,其實不過是「人生」才剛出門活動的年齡。不必拘泥於孔子的「四十不惑」,40歲可以是追求內心成長的年紀,也是活出理想人生的第二次機會。
2023/10/24 19:07作家李琴峰、陳思宏近期在美國參加國際文學駐村計畫,以英語參與各項活動。兩人認為這是走向國際文壇的良好訓練,但也體現英語世界「粗暴」對待來自不同國家的作家。
2023/10/24 09:30台灣同志婚姻合法化走在亞洲國家最前端,推手之一的前立法委員尤美女付出不少心血,新書「亞洲第一:尤美女與台灣同婚法案的故事」記錄了這段心路歷程。
2023/10/22 21:36功夫巨星李連杰篤信藏傳佛教,其實他很早就動念退休、專心修行,仁波切阻止了他,理由是:「你仍有使命與責任。」李連杰心想,應該是要他用世俗的身分推廣佛法吧。學佛25年後,他反思一路以來的修持心路,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承認自己也會失敗,與心中那隻被大明星身分餵養得孤傲躁動的「瘋猴子」和解了。
2023/10/20 15:50「走讀」已成為近年認識在地的熱門活動,中央社今天舉行「島嶼文化事.藝文領航人」電子書新書發表會及「走讀.傾聽巷弄故事座談」,邀民眾從不同角度認識這片土地。
2023/10/19 20:50網球名將納達爾(Rafael Nadal)上場前有一連串儀式:他總是右腳先踏進球場,比賽前檢查襪子的高度,把兩瓶水整齊的擺在固定位置;而且在比賽暫停時絕不踩到球場上的白色邊線。很多運動員(或者平凡如你我)都有類似的習慣,相信這類儀式會帶來好運。這其實不是迷信,而是有正面效益的「妄想」。
2023/10/19 14:36第13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揭曉,作家朱和之書寫二戰結束之際發生在台灣的空難「三叉山事件」,獲長篇歷史小說類首獎,原住民作家夏曼.藍波安獲貢獻獎。
2023/10/19 11:33「獵人」(Hunter x Hunter)為日本漫畫家冨樫義博著名作品,但因時常休刊導致冨樫義博背負「拖稿」形象;他的前助手曾出書描繪眼中的冨樫義博其實敬業又慷慨,本月於台灣推出書籍新版。
2023/10/18 18:49由國立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中央大學、政治大學共組的台灣聯合大學系統,今天舉辦成立20週年慶暨新書發表會,並展開2天運動會,以競賽聯繫各校感情。
2023/10/14 22:42北投是台北人的後花園,是旅人泡溫泉的勝地,作家郝譽翔卻認為北投是充滿魔力、足以療癒苦悶心靈的自然搖籃,至今她對北投仍心存感激。
2023/10/14 21:43人權是普世的價值,繪本是拉近民眾認識人權議題的工具之一,國家人權博物館新書「穿梭虛構與真實的寫繪-人權繪本的創作與出版」說明這項工作的歷程與重要性。
2023/10/13 19:37朴研美(Yeonmi Park)可能是本世紀最有名、最高調的脫北者,她把脫逃經歷寫成《為了活下去》轟動全球,在世界各地發表演說,呼籲國際社會正視北韓和中國的人權劣跡。
2023/10/09 15:26資深出版人郝明義長期關注台灣時事及出版產業發展,他近期有新計畫,將騎自行車挑戰「雙塔」,並朝「運動旅遊節目直播主」目標前進。
2023/10/08 11:48面對當前世局,台灣的未來在何處,資深出版人郝明義給的答案是「海洋」,認為應拋棄陸地思維,接受海洋的啟示,未來才有希望。
2023/10/06 16:06如何讓白色恐怖「永遠不再」,國家人權博物館攜手出版社推專書,讓民眾了解轉型正義的必要,今天舉行新書分享會。
2023/10/03 20:14作家王文興於9月27日辭世,享壽84歲。文化部長史哲聞訊深表哀悼與敬意。
2023/10/03 15:59以小說「家變」衝擊台灣文壇的作家王文興於9月27日辭世,享壽84歲。
2023/10/03 09:15文化部獎勵辦理「享讀福爾摩沙」創新書市,中秋節連假期間分別在台東、新北辦理,以各種創新多元活動讓書店「走出書店」,讓民眾走進書店。
2023/10/02 13:302023台灣文學獎金典獎今天揭曉入圍名單,今年共有191件作品參加徵獎,30部入圍作品中,包含小說15件、散文7件、詩集5件及非虛構書寫3件,類型相當多元。
2023/10/02 13:02文化部今天揭曉第14屆金漫獎入圍名單,計有199件作品報名參賽,歷經初審及複審後,共有24件作品入圍,並由漫畫家暨漫畫研究者洪德麟獲得特別貢獻獎。
2023/10/02 12:44失眠困擾著許多現代人,「數羊」這種老掉牙招數還有效嗎,繪本作家王春子新作「數羊之書」,以童趣的畫面展開想像力大冒險,近期出版。
2023/10/01 10:34前行政院長蘇貞昌新書「護國四年」,定10月5日、7日在雙北舉行發表會,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為特別嘉賓;新書除提及蘇貞昌任內10項重要政策,也揭開「蔡蘇體制」穩固原因。
2023/09/29 19:24北投不只是溫泉與那卡西的故鄉,在作家郝譽翔筆下,它是「山與海混沌的交界,夜與夢的黑洞,我生命中最初讀到的一首詩」新書「城北舊事」記錄一段青春而魔幻的歲月。
2023/09/27 12:31前監察委員、作家馬以工從「紅樓夢」中找到粥的哲學,近期完成「食粥百味足」一書,日前在台北舉行新書「粥」會,邀請文化界的朋友在秋日時節食粥、養生。
2023/09/26 20:27紀錄片導演彭啓原醞釀近30年完成「金淼寫真舘」一書,記錄一家老照相館的傳奇以及照片背後的動人故事,今天在桃園「楊梅故事園區」舉行新書發表會。
2023/09/24 19:53外人眼中的模範典型,內心其實有不為人道的故事,以小說「推拿」享譽華人世界的中國作家畢飛宇,新作「歡迎來到人間」刻畫「被迫完美者」的心路歷程,近期出版。
2023/09/21 18:50前監察院長錢復今天發表新書,公布多封致前總統馬英九的私函,直諫執政應避免自大,要尊重在野黨、重視媒體輿論;盼馬英九應「兼聽」,「用人」務必多費心,須為事擇人,並暗指「身邊某君」,幾乎已惹毛所有人,應考量其進退。
2023/09/20 22:07作家吳明益因世界台灣人同鄉會邀請而駐點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期間他接受中央社專訪,談歐洲的自在與台灣的認同。兩議題看似無關,實則牽涉台灣地緣政治處境。戰爭威脅下,他說台灣此刻能做的是經營文化。
2023/09/19 17:12《食常物語》給了我一個美好的週末夜晚。原是6月初夏出版的書,搭配作者葉懿瑩的50幅原畫展。當時忙得天昏地暗,直至夏末秋初,白露過後的9月才打開,一頁一頁攤平來讀,不知不覺收了浮躁氣,整顆心、整個喉頭彷彿從被酷夏轆轤揪緊的高處輕輕鬆開,落回原該的位置。微微的秋燥,就這樣自然而然地被平撫下來。
2023/09/17 09:00以《不便利的便利店》療癒百萬讀者的韓國作家金浩然,20年寫作生涯經歷過高低起伏,寫過電影劇本,當過漫畫編劇、小說編輯,寫過銷量不錯且改編成舞台劇的小說,但並非從此一帆風順。很長一段時間,他邊打工邊寫作,一天只吃一餐,飽嘗窮作家生活滋味,深刻體會到韓國知名作家金英夏所謂「小說家是文壇的海軍陸戰隊、體力勞動者」,卻無法放棄寫作。
2023/09/15 15:00老字號出版社「雄獅圖書」即將結束營業,今天特別在台北「雄獅星空」藝文空間舉行特賣會,吸引許多熱愛美術圖書的讀者前來,並向這家守護台灣美術長達半世紀的出版社道別。
2023/09/14 18:19前嘉義市世新有線電視台主播邱嘉琪的斜槓人生,日前創作出版台語詩集「你講我攏無寫詩予你」,書中以故鄉熟悉的人事物發想,收錄60首台語詩,涵蓋親情、愛情、人文風景。
2023/09/13 17:26本土童書作家作品愈來愈受讀者重視,根據博客來網路書店公布今年童書暢銷榜前10名,本土作家即上榜過半,翻轉過往由翻譯繪本霸榜的常態。
2023/09/13 15:09金門作家牧羊女長期筆耕,題材始終不離家鄉島嶼,細膩的筆觸不但引起金門人的共鳴,也吸引許多外地讀者,牧羊女表示,她一輩子就是為了金門而寫。
2023/09/10 19:55認識香港有千萬種方式,香港出身的學者梁啟智走遍香港公屋254條屋邨,出版新書「香港公屋」,描繪出香港政治與社會的演化,帶領讀者看見最真實的香港。
2023/09/08 20:03化學系畢業,左手做實驗、右手寫小說的生化碩士金草葉,從來沒想過會當上作家,她只是從小對科學感興趣、喜歡科幻小說。當她以兩個短篇故事報名2017年韓國科學文學大獎,同時拿下中短篇小說一等獎和特優獎,人生從此轉了個彎。
2023/09/08 14:29文化部日前宣布將以1億元預算推「圖書館電子書計次借閱」政策,但實體書公共借閱權政策執行卻成效不彰,立委邱志偉表示,實體與電子同等重要,政策不可偏廢,盼政府真正照顧作家及帶動整體出版產業發展。
2023/08/30 13:36經典歷史著作《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擅長研究宏觀歷史問題,系列著作已譯為65種語文、全球銷售逾4000萬本,影響深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人類大歷史》希伯來文版暢銷之後,英文版接連被退稿,完全賣不出去,成為哈拉瑞人生最重要的失敗經驗。他從中學到什麼?以人生導師的角度來看,他想給年輕人什麼樣的提醒?
2023/08/28 18:36台博館今天推出「台博偶戲」叢書,首波展示西田社布袋戲基金會捐贈戲偶圖錄,今天舉行發表會。操偶藝師巧手下,也讓布袋戲偶「親口」樂喊:「這是我的寫真集。」
2023/08/28 18:28今年是「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逝世80週年,繪本作家黃郁欽近期完成「兩撇喙鬚醫生-賴和」,刻畫這位集詩人、醫生及社會運動者等多重身分作家的傳奇人生。
2023/08/27 15:18一本書可以陪讀者走多遠?資深出版人、允晨文化發行人廖志峰說,他在出版書時會問自己,若干年後還會不會有讀者覺得這本書是有價值的,希望這本書能持續打動人。
2023/08/26 20:49歷史學家余英時生前評論中國共產黨政權是徹頭徹尾現代化「光棍」政權,內部權力鬥爭永無止息,知識分子如果甘願作「馴服工具」或「黨的螺絲釘」就是幫凶或幫閑,命運不可測。
2023/08/26 13:56以「惡人」、「國寶」聞名的日本作家吉田修一,新作「陽光小姐」透過一名傳奇女星的一生,刻畫連原爆也無法撼動的柔韌與堅強人性,近期出版。
2023/08/23 10:43當死亡及殺戮就在面前發生,恐懼深埋內心深處,生命還會有希望嗎,作家賀淑芳爬梳「513事件」歷史,刻畫馬華衝突的歷史記憶和族群傷痕,完成長篇小說「蛻」,近期出版。
2023/08/23 10:31「有時等待是傷停時間,有時成為時間的傷口,讓等待慢性發炎。」詩人靈歌歷經黑手生涯、創業開工廠,再次回到詩的行伍,詩情更見細膩悲憫,詩集「前往時間的傷口」近期出版。
2023/08/22 09:16醫師兼作家陳耀昌19日與他的著作「獅頭花」小說日文版翻譯家下村作次郎在東京對談,並為讀者導讀。小說描述屏東的原住民曾與清朝淮軍打仗,這段鮮為人知的台灣史讓日本粉絲及旅日台僑聽得很入迷。
2023/08/20 08:18日治時期留下的老房子,5名個性不同的台灣女性圍繞著一本神祕食譜,在這裡展開生活。作家、金鼎獎得主楊双子最新作品「四維街一號」,揭開這棟老屋裝載的歷史祕密。
2023/08/19 15:58離島金門近在咫尺,台灣人卻始終感到陌生。出身金門的作家牧羊女近期出版散文集「島嶼,沒有遠方」,以在地人觀點細膩刻畫島嶼戰地的溫暖人情與風土。
2023/08/18 15:01政大書城今天凌晨在臉書發布訊息表示,原訂8月31日停業,經過眾多讀者鼓勵及與上游供應商取得共識,決定繼續營運,即日起至月底全館73折回饋讀者。
2023/08/15 09:34前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總編輯張力奮帶領學生,記錄上海一處面臨拆遷社區的居民口述史。他感慨,當前中國人的記憶很詭異,「對過去的事情不清楚,對現在的事情也不清楚」。
2023/08/13 14:00台灣戰略地位重要,只是許多台灣人並不知道,學者李世暉表示,台灣就像魔戒,人人都想要,但由誰來戴才不會有風險,值得思考。「島鏈風雲」將帶領讀者深度認識「島鏈」及台灣的重要性。
2023/08/12 19:52作家、中國異議人士蘇曉康被迫流亡海外30多年,新作「海慟」徹底分析中國問題及世局,他認為只有中國解決獨裁問題,周遭世界才會安寧。
2023/08/10 19:31「經典」雜誌成立25週年,發行300期雜誌,每期都以精采照片訴說感動故事,雜誌特別從中挑選84張經典照片,舉行「經典The One」攝影展,昨天開展。
2023/08/10 12:21為助婦女面臨經濟就業、生涯規劃、照顧需求、健康安全、中高齡等,衛福部結合17縣市政府針對在地問題提出18個創新解方,彙整為台灣首本女性服務設計專書「女性生活設計」。
2023/08/09 18:05英國文豪莎翁4大名劇之一「哈姆雷特」深受世人喜愛,然而卻少有人知道這部戲與莎翁之子「哈姆奈特」的淵源,英國作家瑪姬.歐法洛歷經30年爬梳與沉澱,解開這道謎題。
2023/08/09 10:40第31屆九歌少兒文學獎日前揭曉,作家陳維鸚作品「遠村鳥事多」書寫彩鷸鳥生態及偏鄉祖孫情,獲本屆首獎。陳維鸚同時以書寫長期陪伴生病孩子長大心路歷程的「等孩子長大」一文,拿下九歌111年度散文獎,獲雙料肯定。
2023/08/08 13:20不起眼的生活細節與愛恨交織的社會事件,都有令人揪心動容之處。作家黃茵短篇小說,冷眼寫下情感不倫、孤老衰殘、躺平式啃老及社畜爆肝人生,新書「最多三八的那支」近期出版。
2023/08/08 10:17資深媒體工作者盧世祥今天在台北市獨立書店「永樂座」台大店舉行新書「台灣觀察錄」發表會時說,包括這本書的一系列書寫是他的懺悔錄,也是「個人轉型正義的自我實踐」。
2023/08/04 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