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影視聽中心「世界影音遺產日」發表會 金馬影后陸小芬捐出影史珍寶、經典影片再現大銀幕
國家影視聽中心每年選在十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訂定的「世界影音遺產日」舉辦「世界影音遺產日年度修復成果發表暨感謝儀式」,感謝來自各界的影視聽文物捐贈者,並推廣台灣電影、電視、廣播文化資產的典藏、保存以及數位修復。今年獲贈文物包含金馬影后陸小芬當年獲第20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的獎座、以及大銀幕出道代表作《上海社會檔案》(1981)原版冶豔海報!文物如同台灣影視聽發展史的切片,乘載令人津津樂道的珍貴幕後故事。
「世界影音遺產日年度修復成果發表暨感謝儀式」首先以影視聽中心本年度修復成果分享揭開序幕:截至113年國家影視聽中心共計修復110部影片、數位掃描7429部影片。而今年度完成數位修復的紀錄片類型作品有胡台麗導演、李道明導演《矮人祭之歌》(1986);李道明導演《鹿港反杜邦之後:一些社會運動工作者的畫像》(1999)。劇情片部分則有張帝、楊麗花主演的台語電影《張帝找阿珠》(1969);今年夏天在大阪世博世界首映的《萬博追蹤》(1970);現正於新加坡進行為期一年商演的台灣「學生電影」開山之作《拒絕聯考的小子》(1979);主題曲和劇情都家喻戶曉的《魯冰花》(1989);在大安森林公園跨年放映再次成為熱門話題的《愛情萬歲》(1994)4K修復等十一部作品。
影視聽中心董事長褚明仁表示:「我們能修復這些寶貴的珍藏,是因為大家踴躍的捐贈文物以及文化部的支持,影視聽中心才能接手處理典藏、數位化,把我們在台灣一起經歷的歷史回憶重現,分享給下一代的觀眾!」並表示年度修復作品將陸續以國際參展、專場放映、主題節目策展等方式,盡快與觀眾再次見面!更邀請在座來賓明晚(24日)參與中心第一百部修復片《小丑與天鵝》數位修復版的戶外世界首映,活動免費入座、朱延平導演亦前來共襄盛舉。
緊接著感謝儀式請到今年度影視聽文物捐贈者上台致詞。第一位代表演員陸小芬在1981年因飾演《上海社會檔案》女主角,以大膽、狂野的銀幕形象一砲而紅,又因《看海的日子》(1983)憑藉細膩演技得到第20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息影超過20年後,於2024年重返電影圈出演《本日公休》驚豔四座!戲劇化的從影回憶都封存在她慷慨捐贈的文物中,包含四座影后獎座、無數剪報期刊,劇本與參演作品海報。看著《上海社會檔案》原版海報上45年前尺度驚人的身影,陸小芬開心又激動地說:「以為這部是昨天才殺青的電影,怎麼會一晃眼就過這麼久!我的天啊,《上海社會檔案》是我的處女作。」她表示,每次拍戲都是用生命在交換角色的靈魂,所以很珍惜參演電影時留下的所有紀錄。直到921地震,這些獎座和珍藏全數被搖落地面,陸小芬開始擔心:如果這些東西毀壞、或離世後被家人丟棄該怎麼辦?她半開玩笑地說:「那我真的會從墳墓裡爬起來掉眼淚耶!」
直到陸小芬和影視聽中心展開合作,知道這些文物有國家單位可以接手專業典藏處理,相當放心又感謝。褚明仁董事長也補充,陸小芬拿到的金馬獎獎座是「期間限定款」,當年想要仿效奧斯卡短暫做了改版,只有第16到23屆的金馬獎獎座是這個造型,文物就是影史發展的縮影,更再次呼籲大家若有影視聽相關文物,都歡迎聯繫館方收藏。
「世界影音遺產日」系列活動包含於上週末10月18日圓滿落幕的「2025TFAI影視聽研究交流會」、與明後兩天的「盛典宇宙2025影音遺產篇」復古市集。整個十月影視聽中心新莊場館一樓大廳也精心佈置「新的老電影,新的小特展」,呼籲重視磁帶保存與數位化的展覽,讓民眾得以認識典藏保存及數位修復影視音遺產的重要性,歡迎呼朋引伴熱烈參與!更多相關資訊可上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官網:https://www.tfai.org.tw/zh/
(文、圖/國家影視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