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雄六年深耕環境教育 走入校園推廣鯨豚保育知識 「鯨豚救援」成課堂亮點 桃園議員陳雅倫化身助教陪孩子共學
面對全球暖化與海洋污染帶來的衝擊,環境教育推廣成為重要課題。遠雄文教公益基金會與遠雄海洋公園連續六年合作推出「校園環境教育列車」,今年走入全台八所學校,以生動互動的方式向學童介紹鯨豚生態與海洋保育議題。27日活動於桃園市龜山區大埔國小舉行本年度最後一場,共有71名學童參與。長期關注教育議題的桃園市議員陳雅倫亦以志工助教身分到場,陪伴孩子一起探索海洋知識。
課程中,保育員以鯨魚模型與玩偶示範鯨豚胸鰭、背鰭等構造,並以投影片講解鯨魚與海豚的差別。根據海洋保育署資料,去年全台共通報159起鯨豚擱淺事件,僅24隻為活體,使得「如何正確救援擱淺鯨豚」成為此次教學重點。保育員示範遇到擱淺鯨豚時,應以濕毛巾覆蓋其背鰭與尾鰭,保持濕度避免皮膚乾裂。活動現場也加入有獎徵答互動,由陳雅倫擔任助教,引導孩子們踴躍回答問題。
陳雅倫表示,課程讓她深刻體會「救援其實可以從簡單行動做起」。她說:「只要一條濕毛巾,就可能救一隻鯨豚的生命。這堂課不只是教孩子如何幫助海洋生物,也提醒大家,保護海洋就是在保護我們自己。」
基金會多年來以「環境教育列車」向學童傳遞永續理念。今年因應遠雄海洋公園即將成立「鯨豚救援教育基地」,課程內容特別強化鯨豚保育與海洋生態知識。遠雄文教公益基金會執行長楊舜欽表示,海洋議題其實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從飲食到空氣品質,都與海洋健康相關。為了讓孩子更易理解,我們將鯨豚生態、氣候變遷等複雜議題以可愛模型、情境示範呈現,希望孩子聽完課後,能把這些愛護海洋的小行動帶回家,在日常中落實。」
遠雄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環境教育,並結合鯨豚救援基地的成立,讓更多學童在校園中就能建立保育意識,理解永續的重要性。
(文、圖/遠雄文教公益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