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C國際論壇台北登場 面對海平面上升發出行動警鐘

發稿時間:2025/04/15 19:45
最新更新:2025/04/16 22:19
字級:

《IPCC國際論壇:北極的最後一塊冰》4月15日在台北美麗華隆重舉行,邀集來自極地冰原的氣候科學家、格陵蘭北部的因紐特獵人、企業領袖、政府官員展開一場跨越地理、產業與文化的深度對話,正視全球共同面對的氣候危機。

IPCC國際論壇台北登場   面對海平面上升發出行動警鐘
IPCC國際論壇台北登場 面對海平面上升發出行動警鐘

論壇首位講者、來自丹麥與格陵蘭地質調查局的冰川學者威廉・柯爾根博士(Dr. William Colgan),長年在格陵蘭冰蓋進行現地研究,也是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的核心科學家之一。他在論壇中提出震撼預測,即使人類此刻全面停止碳排,格陵蘭仍有3%的冰體註定融化,將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27公分;但若繼續無作為,本世紀末恐升至2公尺。

這不只是數字,而是全球沿海城市即將面臨的災難。他指出,當海平面上升,不只是洪水與倒灌,更將滲入城市的淡水系統,污染飲水、鹽化農地、摧毀基礎建設——這是一場無法回頭的衝擊。

威廉博士特別提醒,氣候風險已成為金融與保險產業的最大挑戰,模型失效、保費飆升、企業無法投保,最終災損轉嫁到全民身上。像加拿大已有城市重建後再也無法獲得保險,這只是開始。

論壇第二位講者,是來自格陵蘭北部 Savissivik 聚落的因紐特獵人奧倫瓜克・克里斯坦森(Olennguaq Kristensen)。他從13歲起踏上冰原,如今已是七個孩子與五個孫子的父親,同時也是當地獵人協會主席。

這是他人生第一次離開格陵蘭,為了參加論壇,他花了兩週,橫跨16,400公里抵達台灣。就在他抵達的前一日,收到朋友傳來的訊息:「你回家的那條冰路,本來七月才會融冰,現在卻已經開始融化了。」

地形變了,冰層不再堅固,雪橇犬無法承重,我們能打獵的地方變少了。我來這裡的時候,還能走回家。但現在,我不知道該怎麼回去了。紐特獵人奧倫瓜克講完這句話後,全場沉默數秒,無人能言。這不只是北極的冰層在崩塌,更是千年文化、獵人與自然之間的鏈結正在失去。

歐萊德創辦人暨《解凍格陵蘭》團長葛望平分享他四度登上格陵蘭冰原的心路歷程。他說,當我親眼看到冰層崩塌的那一刻,我不想只是拍照、打卡、感動,我想改變。我們不是製造氣候炸彈的企業,我們是製造提供美好產品與服務的企業,另外,中年世代對於改變往往帶著壓力與焦慮,但真正的轉變,來自持續的環境教育與行動累積,只要有人願意看見,就會有人開始改變。

台北市副市長張溫德也於致詞中提出,氣候挑戰正在城市發生,台北將以,降溫城市、智慧交通、生活減碳」三大主軸展開韌性轉型。他呼籲各界,城市治理要學會與自然共生,永續不是口號,是對下一代的責任。

看見,就是改變的開始。地球不會等我們準備好才發出訊號,而今天,來自北極的聲音,已在台灣響起。

(文、圖/歐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