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動漫節揚名海外 王翔郁赴韓推動城市文化外交

發稿時間:2025/09/01 17:46
最新更新:2025/09/01 19:20
字級:

新竹動漫節的能量不僅在台灣迴響,如今更走向國際。新竹市文化局長王翔郁在臉書分享,日前受邀前往韓國光州,參加亞洲內容與娛樂博覽會(ACE, Asia Content and Entertainment Fair),並透過布展、交流、演講與簽署合作意向書,將新竹動漫節推向國際舞台。

新竹市文化局長王翔郁(第1排左1)參加亞洲內容與娛樂博覽會(ACE, Asia Content and Entertainment Fair)大合照。
新竹市文化局長王翔郁(第1排左1)參加亞洲內容與娛樂博覽會(ACE, Asia Content and Entertainment Fair)大合照。

【動漫節國際首秀 登場光州ACE】ACE年會是亞洲規模最大的內容創作展會,展區設於光州市會議中心,並結合當地啤酒節,吸引各國業界代表與創作者共襄盛舉。王翔郁局長此次帶領「新竹動漫節」團隊首次赴韓,特別設立展區,向國際友人推介2026新竹動漫節,展現新竹動漫能量。

新竹原創角色「貢丸少女Cian」亦隨團亮相,成為現場矚目焦點。王翔郁指出,動漫是城市文化外交的「軟實力」,透過角色、展會與跨國平台交流,能讓更多人認識新竹的創意魅力。

「新竹動漫節」團隊首次赴韓,特別設立展區。
「新竹動漫節」團隊首次赴韓,特別設立展區。

【兩市攜手簽MOU 促進文化與觀光交流】行程中,新竹市文化局與光州觀光協會簽署合作意向書,建立雙邊交流橋樑。未來,兩市將在動漫、內容產業與娛樂展會上有更多互訪與合作,並規劃邀請光州業者來台參展,深化城市間的文化與觀光連結。

在ACE開幕式上,光州市長姜琪正(Kang Ki-jung)親自出席並導覽,並與受邀貴賓互動。王翔郁趁機向姜市長發出邀請,期盼他能於2026年親臨新竹動漫節,甚至幽默提議讓他擔任動漫節吉祥物「Hsin喵」的代言人。這一巧妙的「文化外交」,引起現場熱烈反應,也展現動漫節作為城市友誼橋樑的獨特力量。

【全英文演講 推介新竹文化特色】除了展區互動外,王翔郁與「貢丸少女Cian」共同登台,以全英文介紹「漫人祭」及新竹城市特色。王翔郁表示:「動漫是一種跨越語言的共通語彙,只要角色和故事足夠真誠,就能與世界對話。」現場不少外國嘉賓對新竹動漫節展現高度興趣,認為這不僅是動漫盛事,更是城市文化能量的具體展現。

新竹動漫節揚名海外 王翔郁赴韓推動城市文化外交

【韓國媒體聚焦 「台灣動漫力」受矚目】新竹動漫節首次跨出國門,也迅速受到韓國媒體關注。根據光州MBC新聞報導,新竹市的參展展區以活潑創意的角色與故事設定,成功吸引觀眾駐足,並突顯台韓兩地未來的合作契機。報導中提到:「台灣新竹動漫節的參與,展現亞洲動漫的多樣性,期待能為光州與新竹建立新的文化交流模式。」

【動漫節獲獎肯定 國際品牌逐步成形】新竹動漫節近年來不僅受到觀眾喜愛,也在國際設計與文化領域屢獲肯定:2025年,新竹國際動漫節榮獲:美國繆思設計獎(MUSE Design Awards)金獎(概念設計-遊戲類)倫敦設計獎(London Design Awards)雙金獎(活動廣告類、角色設計類)2024年,新竹國際動漫節則奪得:美國繆思設計獎(MUSE Design Awards)金獎美國IDA國際設計獎(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金獎

這些重量級國際獎項,不僅彰顯新竹動漫節在視覺設計與品牌經營上的實力,也讓「新竹」兩字逐漸被國際文化界記住。

此外,動漫節原創角色「貢丸少女Cian」與「Hsin喵」的跨界行銷策略,早在2023年便入圍 「台灣文創精品獎」設計類(文化部公告, 2023);而在2024年,新竹動漫節也榮獲 「亞洲城市文化活動創新獎」(Asia Creative Cities Network, 2024),進一步奠定其「城市文化品牌」地位。2024年新竹動漫節更榮獲 「亞洲城市文化活動創新獎」(Asia Creative Cities Network, 2024),評審指出:「新竹動漫節成功結合科技與文化元素,讓動漫不僅是娛樂活動,更成為城市品牌推廣的關鍵。」

【展望未來 從在地到國際的文化外交】新竹動漫節的成功,源自於它既能紮根在地、扶植青年創作,也能放眼國際,連結亞洲文化交流。這次赴韓參展,無論是展區呈現、簽署合作意向,或是全英文演講,都展現了新竹文化局「以動漫為橋樑」的戰略思維。

王翔郁局長表示:「新竹不只是科技城,更是一座文化創意的城市。我們希望透過動漫節,讓青年創作者有舞台,讓在地文化被看見,更讓國際認識新竹的多元魅力。」

隨著2026新竹動漫節的籌備啟動,未來或許能看見更多亞洲城市的參與,甚至建立國際動漫節聯盟。對新竹而言,這不僅是一場活動的國際化,更是城市文化能量逐步被世界認可的過程。

(文、圖/王翔郁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