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開包裝看見真實 家樂福在國際舞台推動動物福利

發稿時間:2025/08/27 18:46
最新更新:2025/08/27 18:46
字級:

撕開包裝看見真實  家樂福在國際舞台推動動物福利

2025第14屆亞洲動物保護大會(Asia for Animals Conference, AfA)為亞洲地區規模最大的動物保護國際交流平台,自2001年創辦以來,每2年由不同國家主辦,今年8月25 至29日首度在台灣主辦,由台灣三個動保組織包括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EAST)、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 (TSPCA)及臺灣動物與人學會 (THASI)負責籌辦。

26日由總統親自出席揭開序幕,27日亞洲動物保護大會(AfA 2025)工作坊上,難得由企業親自分享推動福利的過程。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蘇小真以「撕開包裝看見真實-企業的友善畜牧政策」為題分享,直指動物福利改革的核心與矛盾。她提醒,消費者往往只能被產品外觀或廣告形象吸引,卻無法得知背後的飼養方式與生命成本導致於讓錯誤的消費不斷循環,因此企業的角色十分重要。同時,企業對於動物福利瞭解不足及和既有營運產生衝突的挑戰也讓企業面對改變困難重重。如何共同合作為動物發聲前首要讓更多人看見動物。這番話不僅點燃會場共鳴,也揭示台灣動物福利政策與市場的交會關鍵。

此次的主題為反省與跨越,在三天大會的議程中,遊蕩動物管理、野生動物保育、科學實驗與產業對話等議題輪番登場。在聚焦「經濟利用的動物」的場次裡,蘇小真分享家樂福(企業)能夠與NGO攜手實踐及倡議多年在於有效利害關係人溝通,尤其是民生產業的利害關係人十分多元與複雜。她提到成功關鍵思惟在於先利他,共好再利己。多年來,她主動接觸不同的跨與夥伴,打破組織邊界,依據對方不同的挑戰與機會給予協助,讓更多人願意走入動物福利議題再成為倡議與行動者。企業實戰經驗分享引發現場參與者及多國家的NGO 代表更多更深的討論,反應熱烈。

「我們常在商場裡看見強調『健康』或『自然』的雞蛋,但如果回到養殖現場,就會發現籠飼雞連伸展翅膀的自由都沒有。」蘇小真指出,當消費者資訊不對等或被包裝誤導,加上企業上架前沒有篩選,就等於讓更多人無形中一起強化籠飼系統。

她強調,零售端的選品與標示,正是讓消費者「看見真實」的第一道關鍵。家樂福因為看見動物的辛苦,自 2018 年承諾全面推廣非籠飼雞蛋,並期望在 2025 年底前全面廢籠。不僅成為亞洲第一家明確設下時程的零售商,更帶動其他超市與餐飲開始跟進,也吸引更多蛋農思考轉型。家樂福表示2024 年家樂福通路販售的雞蛋中,已有超過三分之一來自非籠飼。

台灣在非籠飼雞蛋的推進速度,放在亞洲地區堪稱領先。根據農業部與動保團體 EAST 的統計,2023 年全台非籠飼雞蛋市佔率已突破 15%,遠高於日本、韓國的 5% 以下水平。

然而轉型並非沒有代價。蘇小真在演講中特別提到:「2018年開始,當我們鼓勵農民改建成平飼或放牧時他們的成本增加,因此非籠飼雞蛋價格是格子籠蛋的2~3倍,消費者願不願意買單?這就是市場真實要面對的問題。」

「一開始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或是能負擔價格比較高的雞蛋,因此透過重新詮釋雞蛋價值及跨大供應鏈讓價格更加穩定便是轉變的關鍵。」蘇小真在會上直言。她指出,透過明確價值標示及教育推廣,更多的消費者逐步理解籠飼與非籠飼的差異,也更願意為「友善生產」付費。

蘇小真強調,「動物福利不只是道德,更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為動物發聲不是靠單一組織完成的,它需要政府立法、企業承擔責任,更需要消費者的覺醒與行動參與。」

撕開包裝看見真實  家樂福在國際舞台推動動物福利

AfA 2025大會吸引來自 25 個國家的 600 餘名學者與實務者。AfA 執行長 Sarah Grant 在開幕致詞中提到:「25 年前,我們只是少數 NGO 的小型聯盟,如今已成為跨越 400 個組織的國際網絡。」20多年來,AfA 已成為重要平台,深度影響區域性的政策與實務發展。共同執行長(Co-CEO) Sirjana Nijjar 則表示:「本屆會議關乎誠實的反思與勇敢的創新。我們將集結25年的集體智慧,開創更具效能、包容性與永續性的動物保護新路徑。目標是透過彼此學習,進而為動物帶來實質的改變。

(文.圖/家樂福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