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歷史傳承與文化記憶──《第十一屆臺北學:凝聚魅力 譜寫新記憶》帶您回顧臺北城140年風華

發稿時間:2024/12/05 18:10
最新更新:12/06/2024 10:14:32
字級:

為慶祝臺北城建城140週年,臺北市立文獻館特別出版《第十一屆臺北學:凝聚魅力 譜寫新記憶》,帶領讀者一同回顧臺北城的發展歷程與文化轉變。本書是2024年「第十一屆臺北學研討會」的重要成果,收錄了多位專家學者的研究精華,涵蓋建築、美學、歷史、文化、影劇、音樂及社運等多元視角,展現臺北城的歷史紋理與文化底蘊,同時勾勒未來的可能樣貌。

聚焦歷史傳承與文化記憶──《第十一屆臺北學:凝聚魅力 譜寫新記憶》帶您回顧臺北城140年風華


回顧140年:臺北城的歷史軌跡
「臺北學研討會」為臺北市立文獻館每兩年舉辦一次的系列活動,通過探討與臺北相關的各種議題,挖掘這座城市的豐富文化內涵與歷史價值,讓更多人能夠感受到臺北的獨特魅力。自1884年建城以來,臺北城經歷了從傳統到現代的演變,歷史的痕跡深深刻印在這座城市的街道、建築和文化中。

集結研討會精彩紀錄
「第十一屆臺北學研討會」以專題演講和城市觀察形式剖析臺北在140年來的變遷,其中包括: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林文一教授以《刻在石板上的情書》演講作為研討會首日開場,和今年臺北建城140年相互呼應,點出講題中堅硬、冰冷的「石板」,與浪漫、柔軟的「情書」蘊含的張力;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秘書長戴寶村則以《城市臺北到世界臺北》為題,帶我們感受臺北的無限想像。

林文一以《刻在石板上的情書》專題演講,為第十一屆臺北學研討會拉開序幕。
林文一以《刻在石板上的情書》專題演講,為第十一屆臺北學研討會拉開序幕。


而從觀察家們的觀點,「建築觀察」: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特聘教授林子平,從建築溫度的轉型正義,看臺北都市與建築的實踐;「美學觀察」:銘傳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褚瑞基,分享俯拾即是的生活美學重要性;「歷史觀察」: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特聘教授鄭政誠,帶大家從城市的繁華、沒落、復甦,回顧臺北的歷史變遷;「文化觀察」: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維公,分享不同的文化處方箋,可以為社會問題帶來解方,並創造改變。「影劇觀察」:導演朱全斌帶領大家綜觀電影中的臺北形象;「流行音樂觀察」:野火樂集創辦人熊儒賢讓觀眾聽見流行歌中所包含多元豐富的記憶與涵意;最後,在「社運觀察」:OURs 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分享「居住」這件事,在這個城市裡如何被思考、討論。

《第十一屆臺北學:凝聚魅力 譜寫新記憶》將在政府出版品展售門市、網路書店等平台上架,亦可親自到臺北市立文獻館購書,歡迎市民朋友一同感受臺北城的魅力與故事。

(圖.文/臺北市立文獻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