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農業新價值 茶改場讓茶渣變黑金

發稿時間:2021/05/05 11:37
最新更新:05/05/2021 11:48:14
字級: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與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共同研發利用茶副產物(茶渣)微生物醱酵技術,將茶渣接種優勢菌種進行醱酵培養,運用這些醱酵過的茶渣製作禽舍墊料及貓砂添加物,具有除臭與抑菌等功能,讓茶渣循環再利用。

循環農業新價值  茶改場讓茶渣變黑金
循環農業新價值 茶改場讓茶渣變黑金

茶改場場長蘇宗振表示,茶葉沖泡萃取後僅剩茶渣,茶渣含水量達90%,運輸不便、焚燒困難,不處理會產生腐敗臭味,茶改場與食品所跨領域合作,利用特定菌種搭配加工技術,讓茶渣變成帶有宜人香氣的墊料添加物。

臺灣每年產生約30萬噸茶渣,處理茶渣必須花費額外成本,以清運1公噸茶渣需要1,000元計算,需花費3億元以上清運費用,若能加以再利用,除可節省清運成本外,亦可創造額外附加價值。

蘇宗振指出,茶渣微生物醱酵技術可讓茶渣成為更好的墊料材料,該技術已經篩選出特定菌種可促使茶渣快速醱酵;加上該菌為優勢菌種,除可抑制腐敗微生物滋長,同時降解氨氣等臭氣分子,醱酵後的茶渣具有香味,乾燥處理後可以做為墊料添加物。

茶渣接種微生物具有相當的技術門檻,因茶葉本身的機能性成分具抑菌效果;因此,篩選菌株時會受到限制,而接種不同的菌株也會產生不同的氣味,多數菌株醱酵時的風味並不討喜,本技術篩選出的菌株接種於茶渣上可使其帶有宜人的熟果香。

蘇宗振說,本項茶副產物(茶渣)微生物醱酵技術為非專屬授權,目前已技術移轉給「博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發「茶渣貓砂」產品,該產品於茶渣中建立複合穩定菌相,可作為家貓墊料,減少糞尿產生之氨氣等環境異味,達到再生利用之環保理念;此外,茶渣作為禽畜動物墊料,因有抗菌、除臭效果,使用期限可比傳統墊料多3倍,相關產品亦於2020「亞太區農業技術展覽暨會議-臺灣農業技術形象館」中展出,獲得良好回響。

「茶副產物(茶渣)微生物醱酵技術」為農委會科專計畫「微生物醱酵技術於茶副產物之加值應用」的成果產出,採非專屬授權,技轉廠商需為具有微生物醱酵設備與能力的業者,相關技術資訊請參考茶改場官網,歡迎有興趣的業者洽詢楊美珠課長(03-4822059轉601)。

(文/圖 茶改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