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文學季「靈距離」啟動 聚焦跨界溝通與靈魂對話

發稿時間:2025/02/25 17:45
最新更新:2025/02/25 18:22
字級:

臺北市文化局主辦的「臺北文學季」將自2025年3月2日起正式啟動,為期三個月的系列活動持續至6月。今年文學季以「靈距離」為主題,透過科技與多元藝術手法探討數位時代的溝通藝術,旨在拉近文學與民眾心靈的距離。

貴賓合照:右起北市圖洪世昌館長、李昂、平路、封德屏社長、鍾文音、楊元鈴策展人、蔡詩萍局長、文基會城西營運部李志勇總監。
貴賓合照:右起北市圖洪世昌館長、李昂、平路、封德屏社長、鍾文音、楊元鈴策展人、蔡詩萍局長、文基會城西營運部李志勇總監。

今(25)日於臺北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舉行的起跑記者會,文化局蔡詩萍局長在致詞中感謝各界鼎力支持,並表示,文學季作為市府年度重點活動,將藉由跨界對話與文學交流,破除數位時代的孤立感,讓靈魂彼此相遇。文訊雜誌社長封德屏強調,臺北文學季系列活動更改過去型態,除了傳統講座、對談外,本次更新增多元型態、更多元、「斜槓」領域的講師群。「靈魂觸碰」邀請到作家/影評人馬欣、諮商心理師海苔熊以「溝通」為主題暢聊對話;關注性別的作家/學者李欣倫與腦科學專家/學者謝伯讓,談談世俗的刻板印象究竟有沒有道理;作家/記者李桐豪搭配音樂/訪談類型YouTuber那那大師,則要暢談「訪問的藝術」與倫理;作家/樂評人馬世芳在明星咖啡館的「飲食體驗」則帶出日常餐桌對話;演員陳家逵的「限定讀劇會」則教導民眾學會聲音表情的溝通術。

本屆文學季活動豐富多元,包括系列講座、主題特展、讀書會、創作工作坊與國際交流活動。其中,3月2日於松山文創園區巴洛克花園舉行的開幕儀式「同桌共伴‧造溝引水」,以臺味文學辦桌形式呈現,透過對談與音樂展現多語臺北的獨特風情。臺下更有平路、李昂等國寶級作家與新銳文學創作者齊聚一堂,共話創作與傳承。

另外,與臺北市立圖書館合作的「解答知書──市圖好書展」自3月17日起在各區分館同步展出,透過精選書單與行動書車,引領讀者從閱讀中尋找心靈共鳴;而剝皮寮「幾個波浪號才對~?」特展則以現代訊息與符號為切入點,探討文字背後的多重意涵,並邀請42位作家以個人風格共同創作對話。

國際華文作家張翎將於5月訪臺,帶來以當代女性與戰爭議題為主軸的專題講座,並與學者及作家們深入對談,共同探索文學如何書寫歷史與現實。文學季壓軸活動「臺北文學‧閱影展」將於5月23日至6月5日同時在光點台北電影院與光點華山電影館上映,透過保羅‧奧斯特與藏族導演萬瑪才旦的作品,從影像中捕捉靈魂的詩意,為動盪時代帶來心靈慰藉。

台灣電影文化協會活動中致詞時特別介紹,「臺北文學‧閱影展」將於5月23日至6月5日在光點台北電影院與光點華山電影館登場。世界局勢的動盪不安依舊持續,希望透過文學與電影,讓人找到靈魂底層的力量。今年的閱影展特別以「靈魂的詩意」為主題,目的就是從心靈再出發,藉由兩位跨界作者——當代美國文學最影響力作家之一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與2023年因突發心臟病去世、當代最重要的藏族創作者萬瑪才旦(པད་མ་ཚེ་བརྟན། Pema Tseden)——的專題回顧,找尋文學電影中的內在能量。

跨界融合亦是本屆文學季的重要特色,活動期間更邀請心理諮商師、腦科學家、社群媒體專家等多元講師,從「靈魂觸碰」到「語彙生成」等議題,探討現代溝通的新模式與文學創作的未來,部分講座更同步線上直播,讓更多民眾不受時空限制參與其中。

由文化局與多家協辦單位共同打造的臺北文學季,不僅呈現文學藝術的無限可能,更成為跨領域對話的重要平台。從科技創新到文字敘事,從多語文化到情感共鳴,本屆文學季正帶領市民走入一個充滿靈感與創意的新時代。更多活動詳情及報名資訊,敬請關注臺北市文化局官方網站及各大社群平台。

(文、圖/台北市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