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台灣匠人魂]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鹿港妝佛師施至輝的雕刻人生
走進人稱「神刀傳人」施至輝的工作室,裡頭有一個展示櫃,各種神態樣貌不同的神像並列,氣勢恢弘的羅漢,威嚴肅穆的關帝,另一邊牆上掛的則是他近幾年創作的木作浮雕畫。這裡每一尊神像都是施至輝創作的印記,詳細記錄他70年手作生涯,他手上的雕刻刀早已為超過一甲子的雕刻人生刻下經典傳世。
16歲開始跟著父親繼承泉州派的技法,學習如何雕刻神佛,施至輝一腳踏上豐富又寂寞的妝佛之路──豐富的是他所雕刻的觀世音菩薩、媽祖等神像被多間廟宇收藏供奉,連工藝研究中心也將施至輝的作品視為無價之寶珍藏;寂寞的是,他是全台僅存的泉州派木雕藝師,雖然許多人向他拜師學藝,但從來沒有人敢說自己可以接下「神刀」的棒子。
「妝佛」專指神像雕刻,結合木雕和漆藝,大多只傳給自家子弟。根據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資料,台灣「妝佛」工藝源自於中國大陸福建,可分為泉州、福州和漳州三派,而榮獲「國家工藝成就獎」肯定的施至輝,是全台泉州的唯一傳人,其所雕刻出來的神像,著重布局與寫意。
施至輝的「施自和佛俱店」位在彰化鹿港天后宮的旁邊,店內沉靜和天后宮的人聲鼎沸形成強烈對比。到訪這天,施至輝原本正對著木頭敲敲打打,準備補上櫃子裡缺少的十八羅漢神像,直到看見客人登門拜訪,才放下手中工具,操著鹿港腔的台語開始說自己的故事。
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 施至輝的父親施禮是鹿港地區著名的妝佛師傅,施禮在12歲時拜中國李雨順藝師為師,後來參與鹿港天后宮的整修工作,才華再度被主持整修工程的泉州神像雕刻師鳳勾賞識,延攬為徒。施禮刀工精湛,雕刻出的神像栩栩如生,因而有「神刀」之稱。
不過,施禮也和鹿港大多數的工藝師傅一樣,走上木雕工藝之路是為了養家糊口,並不打算讓自己的孩子接班。兒時的施至輝就展露木雕的天分,像是小朋友玩的尪仔標,上面有老鼠、老虎等圖樣,施至輝國小時就懂得自己拿木板依樣畫葫蘆,但等到16歲畢業要找工作,想要跟著父親學藝,卻踢到了鐵板。
「父親不想要自己的小孩也踏上木雕之路,學得半死,卻賺沒三分錢。」施至輝說。後來,經由母親勸說「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才讓父親勉為其難點頭答應。施禮和施至輝雖是父子,也是師徒,施禮對待兒子就如同傳統的師徒制一般。「雖然不至於打罵,但還是很嚴格啦!」施至輝用帶著鹿港腔的台語說。
回想起學藝過程,施至輝他從基本的打掃工作做起,像磨砂紙、磨刀子、雕金獅等基本功,每一個步驟都被要求做到完美,錯了就要重來。直到當兵退伍之後,施至輝才藝成出師,成為父親的得力助手,跟著父親一起投入木雕工藝,開始幫全台大小廟宇雕刻神像。
「即使有人稱讚我,父親總是冷冷的說功夫還不到位。」施至輝笑著說。雖然父親嘴上不說,但施至輝的技藝不斷精進,父子倆一起接下全台各大廟宇的委託雕刻神像,諸如鹿港奉天宮鎮殿蘇府大王爺、嘉義市玄武宮的玄天上帝等,都是他們神刀之下的精彩成果。
步驟數十年如一日,雕刻最難之處在神態「要製作一尊神像,從木頭雕刻樣態、打漆線、上色,每個步驟都馬虎不得。像是打漆線,要用機器把顏料捲成細線,然後黏在神像的身上作裝飾,才得以呈現衣服裙擺的褶皺線條。」施至輝神情恭敬地說。神像雕刻工藝的步驟繁瑣,從打粗坯開始,再雕出五官的開面、打底漆、安金箔、勾勒出服飾線條的牽粉線,到上彩繪等,雖然步驟數十年如一日,不過隨著年紀漸長,他所雕刻的神像在神態上有細微的變化。
一塊木頭可以經由藝師巧手,雕成各路羅漢、玄天上帝、觀音等各方神尊,施至輝對關公卻情有獨鐘,當問及最喜愛雕刻的仙佛題材時,施至輝給的答案不是大慈大悲的觀世音,也非威武的羅漢,而是象徵忠義的關公。施至輝說,對他而言「關公」是集忠義、勇武精神於一身的代表,是他最喜愛的主題,而雕刻關公最難之處就在於──神態。
「我要求自己,手下所雕刻的關公(神像),神情看起來必須是威嚴,而不是凶惡。」至於如何做出差別,施至輝沒有給個明白的答案,只待有緣人心領神會。事實上,觀察施至輝不同時期所雕刻的關公像,神情的確有著細微的變化,看得出他手下的神像隨著年齡、心態而有所變化。
時間飛逝,明年就是施至輝投入妝佛歲月滿70年,正在籌備70年特展的施至輝說,投入妝佛不怨不悔,現在的他已婉拒雕刻神像的邀約,對於妝佛工藝卻仍抱持著隨心所欲、快樂地創作,未曾中輟。施至輝輕撫創作的淺浮雕,木作上的猛虎炯炯有神,當手中的雕刻刀不用侷限於雕刻神像,也不僅只為了生活勞作,而是單純為了創作,反而從此海闊天空。
(內容由中華文化總會提供,文/吳哲豪.圖/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