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盡社會責任 北市大舉辦銀髮族活動
臺北市立大學今(20日)天在天母校區,舉辦「功能性循環遊戲暨返校歡樂派對」活動,邀請過去三期曾參加課程的長輩學員,一起回來參加銀髮族運動。
本活動為校長戴遐齡為了讓學校深耕社區,善盡社會責任,由臺北市立大學體育學院休閒運動管理學系師生推動的重點活動,讓學校現有運動專業場域資源與教師、業師之專業鏈結學生跨域實務學習,透過多元課程設計,提供平均75歲以上之臺北市士林區健康長者一個有尊嚴的運動環境與適性美好運動經驗,提升健康生活品質。
106年起已辦理三期課程,每年邀請美國內華達州榮譽副教授Dr. Mary Sanders 來臺共同開設國際樂齡課程。本年度邀請前後三期的長輩學員返校共同參與今天「功能性循環遊戲暨返校歡樂派對」,活動規劃共分為「清理庭院」、「強力Push-up」、「跳房子」、「划船遊戲」、「馬戲絕活」及「汽球排球」六站,將成員分為六組,一站三分鐘循環運作。
北市大副校長黃文成開幕時表示,年紀大的長輩要退而不休持續運動,開設「活躍老化運動學院」課程,是專門為教育年長者。本次活動最高齡者為王洪錦雲女士,目前91歲,課程平均參加者年齡為75歲,還有很多夫妻檔一起報名參加,這對於推動社會責任與健康老化等議題上注入更多活力。
王洪錦雲有七個孩子,一直都沒有運動習慣,在生病後先生就一直希望他參與「活躍老化課程」,因而認識很多教練與朋友,心情比以前只是待在家裡更開心,每周都非常期待來這邊參加活動。在參加過活躍老化課程運動後,現在都還可以自己搭公車來,連自己的孫子都非常佩服,都還說阿嬤現在身體越來越好。
教學發展中心主任洪瑞鍾表示,本次課程是「活躍老化運動計畫」核心,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的重要指標,過去已經推動五年,用社會關懷的角度,讓學生接觸長者,能夠看到更多學生對於倫理道德的成長。
休閒運動管理學系教授李麗晶課程設計上別出心裁,不同於傳統的銀髮族活動,將日常生活運動設計成循環遊戲,將日常老人家需要移動拿東西、坐站、反應能力、肌力訓練、丟東西接拋與平衡訓練融入,所有會面臨的生活問題都融入到課程中,讓年長者可以獨立處理所需,擁有尊嚴的生活品質。
戴遐齡表示,活躍老化學院之創設與推動,是一個成功的大學實踐社會責任(USR) 之案例,結合大學專業提供社區銀髮長者健康促進之方案,更透過在地實踐培養本校年輕學子社會關懷之能力,而如此一種創新共伴共學模式,亦能提升臺北都會社區健康長者體適能狀態,使其找回其青春活力,延緩其老化,共同與臺北市政府打造一個建康樂活之長春都會。(文:陳承功整理 / 圖:北市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