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過後清家園要防護 避傳染病上身

發稿時間:2017/07/31 18:13
最新更新:07/31/2017 18:13:24
字級: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電)颱風造成豪雨,多處地區積水,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災後容易有污水、污泥,民眾若不慎可能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且症狀類感冒,民眾別輕忽。

颱風海棠30日下午從屏東楓港登陸後,持續不斷降雨, 屏東從30日到31日上午8時,累積雨量最高已達663.5毫 米,沿海及恆春地區鄉鎮大淹水,墾丁風吹砂半個車道 路基被掏空。圖為屏東林邊鄉水淹成河。 中央社記者郭芷瑄攝 106年7月31日
颱風海棠30日下午從屏東楓港登陸後,持續不斷降雨, 屏東從30日到31日上午8時,累積雨量最高已達663.5毫 米,沿海及恆春地區鄉鎮大淹水,墾丁風吹砂半個車道 路基被掏空。圖為屏東林邊鄉水淹成河。 中央社記者郭芷瑄攝 106年7月31日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上午受訪時表示,風災過後很多地方可能都有積水、污泥,可能帶有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破傷風等病菌,如果清理家園沒有穿上雨鞋、戴手套、口罩,尤其免疫力不好者,可能增加感染風險。

類鼻疽由感染類鼻疽桿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引起,此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中,會感染馬、羊、豬等動物以及人類。潛伏期最短為2天,但最長也可長達數年。

莊人祥說,類鼻疽主要的傳染途徑是由皮膚傷口接觸到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水而引起感染,但風災的大風、大雨也可能將土壤中細菌帶到空氣,也可能從口鼻接觸。根據統計,民國105年就有55人感染,病例都是散發,多發生在9月至11月;其中有3人死亡,死亡者多屬多種慢性疾病患者。

鉤端螺旋體病是熱帶、亞熱帶地區常見的人畜共通感染病;潛伏期通常為10天,感染者症狀也不一,可能沒有症狀或產生各種症狀,從輕微到嚴重都有可能。破傷風是由破傷風桿菌所引起,通常發生在低度開發或農業區,但台灣近年來每年通報病例都在20例以下,死亡病例也逐年減少。

莊人祥說,積水地區民眾清理家園時,務必要穿雨鞋、戴手套、口罩,且避免被生鏽器物(如鐵釘、鐵片等)刺傷或割傷。因為這些疾病症狀不典型,可能只是發燒、頭痛、腹痛、肌肉痛、倦怠等,類似感冒症狀,民眾不應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