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產會專家 提供肉品正確食用觀念

發稿時間:2017/03/28 16:22
最新更新:03/28/2017 16:22:52
字級:

為推廣正確食肉觀念,中央畜產會3/23在桂冠窩廚房舉辦「肉食煮藝-健康手作體驗」交流活動,邀請肉品專家吳勇初教授、營養師林世航分享肉品採買食用原則與營養觀念,並討論不同面向的食肉消費議題。現場有主廚郭馥瑢示範三道豬肉料理「酸辣泰風翠白肉捲」、「黃金醬燒悶腩排」及「香誘起酥肉派」,最後一道料理更讓民眾實際動手體驗。

據農委會104年的統計數據指出,國人每人每年肉品消費量約78.1公斤,其中豬肉佔一半以上,因此豬肉的正確選購與食用觀念非常值得民眾關注。中央畜產會執行長王旭昌說:「提供安心、安全、美味的食材是我們的責任。」他經常鼓勵同仁要用心才能讓消費者吃到安心的食材,而「CAS優良農產品」標章就是安全的保證,並且要融合科學家與老師傅,才能讓肉品營養美味。

藉由互動示範,讓民眾更了解肉品的食用安全。
藉由互動示範,讓民眾更了解肉品的食用安全。

肉品專家吳勇初提出肉品採購重點:全程低溫處理、分切、運輸良好、細菌數低、衛生安全、新鮮、色澤佳、熟成度夠、口感好,還要可於冰箱冷藏存放3-4天。吳勇初呼籲加強推動肉品販售現代化,讓各式肉品能夠在低溫、受控管的環境下處理,民眾也應改變觀念,冷藏肉品其實是更好的選擇!

營養師林世航表示,與其他食物比較,豬肉中含量高的維生素B1與B2,在烹煮加熱過程中流失的存量相對較少的。林世航進一步強調,近來研究發現,生大蒜可以促進維生素B1吸收,建議民眾在吃豬肉時,不妨搭配少許生蒜粒,美味又健康。他同時也建議以「四低一高」的烹煮原則,除了原汁美味、也能讓營養更均衡。

林世航指出,民眾其實無需擔心大骨湯含有過多的重金屬鉛,因為鉛本身不會透過烹煮而溶出。另外,「多吃肉會讓體質變酸」也是無稽之談,因為人體血液pH值始終維持在7.35-7.45左右。

會中也有專家提出豬肝及香腸的選購及烹調重點,台灣冷凍肉類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高銘穗指出,豬肝分為柴肝與粉肝兩種,消費者可以依照自己口味選購,差異在於粉肝的脂肪含量高,呈現粉嫩的口感。而現任消基會委員、前台大副教授駱秋英,在會上特別提醒,中式香腸烹調重點,建議以先蒸煮、再烤的流程來處理,除能確保香腸蒸煮能全熟外,也可品嘗到「烤」的風味。

由於肉品料理背後知識較少被大眾注意,這次邀請到肉品專家、營養師和專業廚師齊聚,透過活潑輕鬆的料理交流,推廣台灣在地生產的冷藏豬肉外,同時也提醒消費者正確食肉原則與營養觀念,並期待民眾能真正「食」踐健康食肉原則。

文/彭欣怡 圖/食力媒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