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與環境教育結合 中華電信攜手北市教育局啟動「樹木碳匯計畫」 引領校園永續新風潮
在一個陽光透亮、綠意盎然的早晨,臺北市立啟聰學校的校園中洋溢著不同以往的活力。中華電信於22日與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共同舉行「AI記錄樹木碳匯 中華電信串連臺北校園」記者會,正式啟動全台首創的「樹木碳匯公民科學家」計畫,透過科技與教育的深度整合,推動永續校園新願景,記者會邀請教育界與科技界代表出席,展現跨領域合作的嶄新樣貌。
會中,中華電信董事長簡志誠強調:「中華電信不只是科技的提供者,更希望以科技為環境永續賦能。我們透過AI量測與企業志工參與,將抽象的碳匯概念轉化為可見、可感的行動,並透過這樣的方式,實現2045淨零碳排的企業目標。」
簡董事長更進一步指出,未來中華電信將結合資通訊專業與無人機多光譜技術,建立地上生物量推估模型,發展精準化碳匯量測工具。他說:「這不僅是一個企業的ESG實踐,更是一個為臺灣碳管理技術標準奠基的重要起點。」
此次合作計畫預計在臺北市11所學校展開,總計記錄1,091棵校園樹木的碳儲量資料。活動內容涵蓋企業志工與教師的培訓課程、實地量測與AI數據建檔等,未來將逐步建立起完整的樹木碳匯資料庫,作為城市碳管理與氣候教育的重要依據。
中華電信總經理林榮賜受訪時透露,這項計畫不會僅止於臺北市,他說:「我們預計將這套以AI與公民科學家制度為核心的碳匯量測行動,陸續推展至中部與南部地區的學校,擴大影響力,讓全台學童都有機會從生活中理解碳循環,親手參與對抗氣候變遷的行動。」
教育局副局長鄧進權則表示:「教育的意義,在於讓知識成為行動的力量。這樣的合作模式,不僅提升學生的環境素養,也讓永續意識真正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
現場,簡志誠董事長、林榮賜總經理與鄧進權副局長,聯同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學會理事長邱祈榮副教授與啟聰學校學生代表,一起參與戶外實地測量,實際操作碳匯量測儀器,測量胸徑、樹高,並即時輸入系統進行碳匯估算。
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學會的邱祈榮副教授指出:「這不僅是一項科學技術訓練,更是一種價值傳遞的歷程。讓學生實地接觸、親自量測,才能真正理解環境行動與氣候變遷之間的連結。」
隨著記者會圓滿落幕,現場志工們實地量測。志工及老師表示,不僅學到了量測技巧,也真正體驗到環保行動的實際意義。每一棵被量測與記錄的樹木,不只是數據,更是環境教育的活教材,是一堂堂無聲卻深刻的自然課。
中華電信的此項行動無疑為台灣氣候教育與碳管理開啟了新局,也為企業參與氣候行動樹立了具體而明確的典範。未來,隨著中、南部計畫展開,這場由校園出發的永續教育風潮,正逐步蔓延。
(文、圖/中華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