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大學商學院USR碳治理與綠色轉型論壇 共創在地永續藍圖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與碳關稅政策快速演變,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5月20日舉辦「USR與綠色轉型論壇」,廣邀產官學界專家,共議高等教育如何透過USR(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實踐,強化地方低碳治理能力,並拓展國際永續合作。
本次活動活動由臺北大學商學院院長黃啟瑞主持,企業管理學系副主任游志青教授協辦,活動並邀請中山大學金士懿博士、成功大學余政龍博士及榮華碳中和董事長丁子華共同與談,匯聚多元觀點,激盪跨域對話。
黃啟瑞院長表示,臺北大學USR計畫自第三期以來,已積極協助企業撰寫永續報告、推動負碳商品及建構個人碳帳戶平台,並逐步推動「三鶯低碳生活圈」與永續人才培育。在邁入第四期之際,學院將以「扎根在地、放眼全球」為目標,深化國內基礎工程同時拓展國際連結,串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的SDG6、SDG8、SDG14與SDG17,發展跨國低碳合作模式。
本次論壇中,金士懿博士以「從關稅壓力到碳競爭力:USR導向的碳治理戰略分析」為題發表演講。他指出,碳治理不再僅是環保倡議,而是形塑國家產業競爭力的關鍵動力。他分享以「無耗材海洋元素萃取系統」為核心的USR實踐計畫,結合AI控制與綠能供電,成功推動地方減碳與學生跨域實踐。此平台已成為融合科研、創業與國際合作的重要場域,並與邦交國、離島地區合作打造「藍金USR聚落」,藉以推動永續漁業、微型加工與青年返鄉等目標。
金士懿博士強調,高教應由「第三任務」進化為「第一責任」,引領制度創新與政策轉化。他建議臺灣應學習國際USR獎項如「Hult Prize」與「Green Gown Awards」,強化成果導向的資源配置制度,促進知識轉譯、人才培育與地方實踐的整合升級。
余政龍博士則以「USR與國際永續佈局」為題,深入剖析企業在碳關稅與ESG法規壓力下,如何透過USR平台建構透明、合規且具韌性的綠色供應鏈。他指出,若川普重返白宮並推動保護主義貿易政策,勢必對亞洲出口企業造成衝擊,企業唯有強化ESG揭露與制度透明度,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站穩腳步。他並分享其與《今周刊》共同推動之「國際永續管理經理人認證課程」,協助台灣企業掌握永續治理主動權。
丁子華董事長指出,臺北大學USR計畫將知識轉化為可實踐的產業工具,對企業而言極具價值。我們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大學參與地方永續治理,共創綠色經濟新契機。
商學院副主任游志青教授表示,此次論壇體現USR從基礎建設邁向戰略平台的角色轉化,未來將整合教學、研究與政策倡議三軸,推動高等教育在碳治理轉型中的制度引領力。
論壇結語指出,USR實踐不僅回應社會責任,更是台灣高教在面對氣候危機與全球經濟重構挑戰下的關鍵節點。唯有落實「知識轉譯—制度落地—永續創新」三位一體的目標,方能建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綠色經濟體系。
(文、圖/臺北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