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國產咖啡競爭力 茶改場舉辦咖啡產業發展研討會

發稿時間:2020/10/28 19:19
最新更新:10/29/2020 11:40:14
字級:

行政院茶業改良場為強化本土咖啡的國際競爭力,10月28日首次舉辦臺灣咖啡產業發展研討會,邀集產、官、學界等專家、學者、企業與公司咖啡業者等人共聚一堂,從「咖啡產業政策輔導及技術研究成果」及「咖啡產業發展現況與趨勢」二大主題著手,進行各項理論與實務探討,並於會中分享有關國內咖啡栽培經驗與銷售評鑑的現況,現場共計超過110位學員齊聚一堂,包括: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台大園藝系教授陳右人、桃園縣農業局副局長江富貴、楊梅區長羅國裕、農糧署北區分署長王安石等人皆到場向與會學員致意。

為提升國產咖啡競爭力 茶改場舉辦咖啡產業發展研討會
為提升國產咖啡競爭力 茶改場舉辦咖啡產業發展研討會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表示,近年來國人對於咖啡消費量迅速提升,平均咖啡消耗量每年每人約1.5公斤,已與每人喝茶約1.6公斤的需求量十分相近,台灣本土咖啡栽培面積由2009年的680公頃成長至2019年1,155公頃,10年來種植面積增加近2倍,目前台灣咖啡年產量約達1,000公噸,主要產地為屏東縣、南投縣、臺東縣及嘉義縣。

過往農委會對於咖啡栽種管理與相關研究,採取的是比較放任型的模式,很感謝茶改場第一次集結產官學各界人才,舉辦咖啡產業研討會,近年來市場對於咖啡的需求量非常大,但台灣的咖啡文化起步不久,要能夠讓農友創造出咖啡的生產價值,應全力發展在地特色咖啡,農委會會全力支持茶改場在咖啡研究、管理與評選制度等面向上的發展。

陳駿季指出,台灣咖啡要能夠出口到世界,未來在拼配技術上的提升是為重要關鍵,能夠配出更多客製化也符合國際消費大眾的口感需求,才能在國際的咖啡市場中,創造出一條活路,此外,為了確保農民收益及消費者食的安全,農委會未來將會持續輔導與協助小農與農企業間保持更友好的契作伙伴關係,對於咖啡管理與研究上,也將從品種改良、到生產系統的整合上進行更全面的綜合研究,未來,也將支持與配合茶改場協助國產咖啡行銷,及支持咖啡科學化及標準化研究與加強農民相關製造加工的機具補助。

茶改場場長蘇宗振表示,茶改場為了配合農委會未來組織改造,持續進行國內各項飲品發展,除了國人愛喝的茶,另外像是咖啡,或是一些草本類飲品,都是茶改場現在與未來的目標發展重點。這次的咖啡研討會,是茶改場第一次舉辦,期盼藉由研討會的互動與討論,強化並健全咖啡產業的供應鏈模式,研討會的另一個用意,也是讓農友更加了解,除了產以外,更能夠從銷的地方著手,才能創造出個別產品的附加價值。

蘇宗振指出,國內對於茶的評筆與評選,已有一套完善與健全的制度與機制,有鑑於咖啡已成為國人熱愛的飲品,為了發展兼具安全及環境友善咖啡,茶改場也將推動臺灣咖啡莊園與評鑑制度的發展,農友在其耕種的咖啡園區中,如能融入當地風土特色,構築獨特的咖啡莊園,勢必能夠吸引更多民眾的關注與消費。

茶改場未來也將協助建立國內咖啡評鑑制度,以符合國際咖啡評鑑規範的臺灣版評鑑制度,協助各地方產區辦理咖啡評鑑,引導國內咖啡農建立品質分級觀念,展現國產咖啡多元風味,並提升國產咖啡精品級品質。

蘇宗振強調,茶改場逐漸轉型為茶及飲料作物專責研究單位,投入許多人力及資源積極輔導臺灣咖啡產業發展,包括推動參與式育種、強化病蟲害防治、後製加工及評鑑分級等業務,並將以精準化及科學化之栽培管理與加工技術,為臺灣咖啡產業發展紮根。

(文.圖/ 陳進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