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藝術登上波蘭博物館之夜 與歐洲觀眾展開文化對話

發稿時間:2025/05/16 15:41
最新更新:2025/05/16 15:43
字級:

藝術團體走路草農藝團的作品《惡地謝土》生動的螃蟹裝置,吸引波蘭民眾的駐足。圖/策展團隊提供。
藝術團體走路草農藝團的作品《惡地謝土》生動的螃蟹裝置,吸引波蘭民眾的駐足。圖/策展團隊提供。

明(17) 日台灣藝術團隊將首度登上波蘭年度文化盛會「博物館之夜」(Museum Night),於波東城市比亞韋斯托克的亞森諾美術館(Arsenal Gallery in Białystok)展出結合影像、聲音與互動的當代表演。此次活動由文化部支持、透過「黑潮計畫」推動,策展人陳念庭攜手藝術家共同呈現台灣文化在國際舞台上的能量。

參與藝術家包括紀錄片導演陳君典與原住民 DJ 汝妮(Dungi Sapor)。陳君典展出新作《Site of Reflected Memory》,延續其對都市記憶與文化認同的探討;汝妮則以融合原住民古調與電子舞曲的演出,創造跨文化的聲音經驗,現場氣氛熱烈,觀眾隨節奏共鳴。展場同時設有台灣電玩互動區,讓觀眾透過遊戲接觸台灣創意文化。

藝術家吳瑪悧的作品《帝國的滋味》邀請觀眾寫下記憶中的味道,讓味覺、文化、歷史彼此串接。圖/策展團隊提供。
藝術家吳瑪悧的作品《帝國的滋味》邀請觀眾寫下記憶中的味道,讓味覺、文化、歷史彼此串接。圖/策展團隊提供。

本次活動亦為亞森諾美術館與台灣、波蘭、烏克蘭三國共同策劃的國際大展《共同景色/陌生的問候》的延伸計畫。展覽由台灣策展人陳念庭,烏克蘭策展人尤莉婭・科斯捷列夫(Yulia Kostereva)與尤里・克魯恰克(Yuriy Kruchak)共同策劃,集結來自台灣、波蘭、烏克蘭、摩爾多瓦、立陶宛與喬治亞等六國藝術家,聚焦地緣政治脈絡下的文化與身份認同議題。

台灣參展藝術家包括第十九屆國家文藝獎得主、同時也是首批代表台灣參與威尼斯雙年展的藝術家吳瑪悧,以及中青生代藝術家走路草農藝團與陳君典。他們透過各自獨特的創作語言,回應當代社會中關於家園、歷史與跨國連結的複雜對話,展現出台灣當代藝術面對國際議題時的多元視角與深刻反思。

策展人陳念庭表示,本次合作延續她多年來推動台灣與東歐文化交流的經驗,並強調策展合作與多邊對話在國際文化互動中的關鍵角色。展覽期間亦舉辦多場延伸活動,包括由藝術家吳瑪悧主持的飲食文化交流,以及藝術家羅硯澤帶領的傳統工藝工作坊,吸引眾多當地家庭與兒童參與,進一步深化彼此之間的理解與文化連結。

文化部表示,台灣將持續透過藝術參與拓展國際視野,並以實質內容建立跨文化連結。這場展演也展現出台灣不只擁有珍珠奶茶、鼎泰豐與台積電,還有值得世界看見的藝術與文化。

亞森諾美術館博物館之夜活動資訊詳詢:https://galeriaarsenal.pl/wydarzenia/noc-muzeow-w-galerii-arsenal-2025/

展覽《共同景色/陌生的問候》資訊詳詢:https://galeriaarsenal.pl/en/event/guided-tour-of-the-exhibition-common-landscape-greeting-a-stranger/

(文、圖/米豆藝術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