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消化不良 中醫教健脾養胃

發稿時間:2020/03/30 14:58
最新更新:05/05/2020 11:08:11
字級:

現代人生活忙碌,經常飲食不正常或挑食,引起消化不良身體不適,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賴博政表示,消化不良涉及的範圍很廣,從胃口不佳、偏食、進食後容易脹氣、打嗝、腹瀉、噁心、嘔吐、便祕均包含在內。

現代人生活忙碌,經常飲食不正常或挑食,引起消化不良身體不適。
現代人生活忙碌,經常飲食不正常或挑食,引起消化不良身體不適。

賴博政說,中醫理論脾胃為消化吸收的器官,胃主收納,脾主運化,指的是飲食由口進入,透過胃的初步消化,再將食物消化成的精微物質,經由脾的運輸,到五臟六腑,供各臟腑所需。中醫認為脾主肌肉主運化,如果消化不佳,肌肉就會萎弱無力,缺乏彈性及光澤;如果消化吸收功能變差,就有可能出現進食後脘腹脹滿,嚴重者缺乏食慾,飲食無味,精神變差,容易覺得疲憊,活動後尤其明顯。

若是消化不良屬於脾胃氣虛的患者,賴博政醫師提供補脾益氣粥,作為調理腸胃的藥膳。材料 : 北黃耆3錢 黨參3錢 白朮2錢 茯苓2錢 白米250克。做法 : 將上述藥材洗淨,加入適量水,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煮40分鐘後,溫熱服食。賴博政醫師表示黨參、茯苓、白朮為四君子湯的組成,四君子湯有健脾養胃的作用;黨參甘平補氣,健脾養胃;白朮苦甘溫燥濕健脾;茯苓甘平健脾滲濕,北黃耆益氣固表,可以加強消化吸收功能,適用於脾胃氣虛之消化不良。賴博政醫師也提醒,消化功能的患者進食須定時定量,細嚼慢嚥再吞下,以減少腸胃的負擔,飲食需均衡,才能改善消化不良。

(圖文/臺北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