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書畫修復藝術論壇1/21登場
由中國文化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海派文化研究所共同主辦的兩岸書畫修復藝術論壇」,於1/21在文化大學校長李天任開場下揭開序幕,會中邀請大陸國寶級修復專家孫堅教授進行演講,並邀請國立故宮博物院登錄保存處科長洪順興蒞會與談交流,獲得與會眾多文物愛好者的青睞。
李天任表示,大陸國寶級修復專家孫堅教授浸淫古物修復界有五十幾年光景,她於1961年進入上海博物館後,便開始從事書畫修復技藝,在上博48年的工作,搶救修復了大量的博物館藏品,其中有多件是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國寶級珍品,如唐代《孫位高逸圖卷》(絹本)、明代《董其昌燕山水圖卷》(絹本)、元代《高克恭春山欲雨圖軸》。退而不休的她,曾為德國東方藝術博物館、科隆博物館,以及美國、臺灣、香港等地的收藏家修復過許多珍貴殘破的書畫,本次能夠邀請她來台灣與藝文同好進行講演與分享,實是文物愛好者之福。
孫堅教授表示,修復古畫很有意思,但修復人才在兩岸卻是極度缺乏奇缺,裱畫修復技術雖然有著長久的歷史,不過現在懂的人少,從事的人更少,一定要好好把手藝傳承下去。這次能夠與文化大學推廣部合作,成立書畫裝裱修復籌備中心,他非常高興,希望透過合作積極培訓書畫修復人才,從證照班做起,再推展書畫修復專業系所或碩士班,讓這項手藝持續傳承下去。
孫堅說,傳統書畫修復與裝裱技藝可視為中國文化的一項絕技,書畫裝裱藝術從戰國帛畫的濫觴到西漢大帛畫軸的基本成形,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透過裝裱與修復得以保存古代書畫,「洗、揭、補、托、全」是修復最核心的幾道大工序,不是一朝一夕就可掌握的技術,這次兩岸在修復人才的培育上,向前邁開了一大步,她期許這個好的開端,能夠達到磚引玉的動作,讓更多有志之士,都能因喜愛藝術而愛上修復,讓傳承前年之久的工藝,發光全世界。
(文/陳進添 圖/文化大學進修推廣部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