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客家公園舉辦 小小農夫農藝教育
發稿時間:2018/01/18 10:54
最新更新:01/18/2018 10:54:56
字級:
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的農場,是共學、自學的熱門園地,其獨特的農藝設計兼具遊園觀賞與農作教育功能,讓不少團體組織在此舉辦各類生態與農村實務教育活動,臺北市客委會主委曾年有表示,園區除了有共學團和自學團進駐外,還有自學家庭透過認養來學習農藝,成了客家公園的特色之一。
曾年有指出,來到園區學習農藝的小農夫們,除了自己種植可食作物作,也能到竹林砍竹子來編成竹籬笆或竹製器具,或是用黏土和稻草等材料搭建泥作的工具屋,這在一般國民小學都是學不到的課程。園區內的大自然資材與生態,成了小朋友學習農耕教育最好的來源之一,更能讓小朋友學習整體環境的規劃和管理。
客家公園的共學團體,通常是由私人教育機構號召,另請專業老師帶領教學。如果沒有加入共學團體,一般家長們一樣可以帶著孩子來公園認養學習,這些「自學家庭」久而久之也有變成「自學團」的情況,孩子們在家長或老師帶領下進行大自然的探索學習,並在園方適當的規範與引導中,把農場的多元內容變成豐富的學習材料。
曾年有說,自學家庭雖然看來就像一般來園遊客,但他們對於與環境互動有更積極與正面的認識和實作,公園也透過與他們合作,為來園遊客建立一套類似認養的自學模式,讓更多人用各種的角度來認識客家公園。目前戶外農場正在打造多齡的共、自學環境,歡迎大家一起加入。有興趣的民眾可到客家公園網站瞭解關於共、學的最新訊息。
(文/陳進添 圖/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