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公園「割禾」賞 回味舊時客家農村生活

發稿時間:2017/12/19 18:22
最新更新:12/19/2017 18:22:48
字級:

台北市客委會12/16請到專業農夫劉正展和陳深懋教導民眾「割禾」,主委曾年有表示,客家公園身處寸土寸金的台北市中,在這片珍貴土地種稻,更能凸顯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意涵,也希望從客家農村的視角,讓廣大市民朋友從生活的體驗中認識客家文化。

市民朋友親身體驗「割禾」
市民朋友親身體驗「割禾」

在「割禾」活動前之前,曾年有引領客家大老溫送珍、吳伯雄、陳慶祥和李榮堂等人,遵循古禮帶領大家拜伯公(土地公)唸誦祝文,溫送珍還送了樟樹給公園種栽種,曾年有指出,樟腦和台灣客家庄有深厚的淵源,1920年代台灣曾是全球最大的樟腦產地,絕大多數都出自客家山區的「腦寮」。

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有90坪的稻田農場,客委會這次請來教導收割二期稻作的劉正展,是新竹縣峨眉鄉有機稻作的農業農夫,高齡87歲的陳深懋則是公園的長期農作志工,兩人一起教導市民們收割,現場還有客家社團的樂隊及歌舞表演,吸引數百市民前來共襄盛舉,熱鬧非凡。

割禾前,遵循傳統,大家先拜伯公唸祝文。
割禾前,遵循傳統,大家先拜伯公唸祝文。

活動現場準備了傳統打穀機、米籮、風穀車、土礱、石磨等農具,讓民眾親身體驗早期的製米過程,農場還有上百位認養義工參與農事工作,並將帶領遊園市民擔任一日農夫。曾年有說,過去在農村的割稻現場,人們會跟在白鷺絲後面,撿拾遺落的稻穗作為雞鴨的食物,這是令人難忘的客庄農村剪影。

除了「割禾」相關活動外,現場還請來難得見到的「三腳採茶戲」表演,由一丑二旦演出「張三郎賣茶」的傳統戲碼,據客委會指出,公園內中央廣場的三處花圃,就是依「三腳採茶戲」的架構設計,其中的樟樹區代表「張三郎賣茶」橋段中的《問卜》,但樟樹生長緩慢,幸得溫送珍致贈樹齡約25年的樟樹才得以完成花圃設計。

溫送珍致贈樟樹給台北市客家公園
溫送珍致贈樟樹給台北市客家公園

曾年有強調,這次活動,看見許多市民朋友帶著小朋友到公園體驗農事工作,並親自操作傳統的農具,從親子互動寓教於樂的氛圍中,為寒冷的氣候增添陣陣暖意。

(文/陳進添 圖/台北市客家公園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