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乳坊創造台灣酪農產業新脈絡
隨著國人日漸注重健康與營養均衡,對於鮮乳的選擇與要求越趨嚴苛,環視全國約有500個牧場,每天可以供應約1000噸的生乳,但是國人平均每天對生乳的需求高達1200頓,以市場供需來說,需求遠大於供給,理論上對生乳的銷售來說應是利多消息,但是台灣卻有許多酪農產業常因生乳滯銷,或是廠商收購價過低而叫苦連天,這個問題讓身為台灣本土鮮乳品牌-鮮乳坊創辦人,也是獸醫師的龔建嘉相當不以為然。
龔建嘉畢業於中興大學獸醫系後再順利取得台大獸醫研究所碩士,主選大動物科,問他為什麼不去選擇因養寵物風盛行,而非常賺錢的小動物科獸醫,他淺淺的笑說,因為他自小就喜歡喝牛奶,所以對牛這樣的大動物一直情有獨鍾,他也很清楚,選擇大動物科的前景與錢景是看不到的,但是憑藉著他對大動物的熱愛,一頭栽進了這需日日忍受牧場氣味的職場環境。
台灣自從發生黑心油事件,導致某些牛奶品牌無端受到牽連,當時的龔建嘉已在牧場工作,看到酪農們辛苦付出,沒日沒夜地守護這些乳牛,曠日廢時才產出的一桶桶生乳,因無端遭受牽連而滯銷,一桶桶的心血只能付諸流水時,他反問自己,乳牛那麼大一頭他都能夠救得起來了,卻救不起這一桶桶的生乳,讓他真的很不服氣。
龔建嘉說台灣民眾經常把乳業跟酪農業混淆在一起,酪農業包含了酪農、飼料業、酪農機具設備業等的泛稱,而乳業則是指生乳送到工廠的那一刻後,將生乳後端處理過後所產生的產品。酪農業的源頭品質好壞,是攸關著乳品業提供給消費大眾的品質是否良好的重要關鍵,所以要讓乳品能夠被消費大眾青睞,輔導酪農業與時俱進的轉型是重要關鍵。
2015年1月在網路平台引起一陣風潮的「自己的牛奶自己救」募資專案,幕後推手就是龔建嘉,他推動的想法很簡單,既然食安問題是人人當前關注的議題,與其喝著看不到製作過程與履歷的乳品,倒不如讓鮮乳從源頭到製作過程都能透明的呈現在大眾面前,這樣民眾才能買得安心喝得放心,這簡單的理念,吸引超過5000位民眾支持,獲得600萬的贊助金額,龔建嘉利用這筆社會集資的經費,成立了鮮乳品牌-鮮乳坊。
鮮乳坊跳脫以往典型通路的行銷方式,他與團隊採用的是最特別的鄰里行銷,他結合各地在地的藥局、美容美髮店、甚至房仲業的資源,將鮮乳坊的產品在這些地方寄賣,因為這些點是民眾生活上經常接觸的地方,透過這些業主的親身解說,民眾會更加了解鮮乳坊產品的特別所在。
龔建嘉說,會採用這些通路來行銷,一來是因為鮮乳坊沒有太多行銷預算可以與大型連鎖業者洽談上架,二來是乳品如果只是單純放在售量等通路的架位上,在價格絕非最便宜的情況下,很難吸引消費大眾目光。如果透過這些超過600個非典型行銷據點的散佈,才能將鮮乳坊的好,鮮乳坊牛乳貴在那的原因讓消費大眾知道。
鮮乳坊目前合作的牧場包括有彰化福興的豐樂牧場、以及雲林崙背的嘉明牧場,龔建嘉認為民眾對於自己買到的鮮乳出自於哪裡的牧場,有充分知曉的權利,所以鮮乳坊每瓶出產的鮮乳,都會標示出自於哪裡,除了表示誠信與負責外,更歡迎民眾可親臨牧場了解,並且觀看整個牧場的運作方式,唯有用心經營的酪農產業,民眾才能喝到健康天然濃、純、香的優質乳品。
以無添加、無調整的方式交到民眾手上的鮮乳才是最天然的,龔建嘉說,這一次,要喝就喝最好的,他要將他一生所學,好好用在專心做一件事情上,那就是用鮮乳坊,開創下一個嶄新的鮮乳時代。
(文/陳進添 圖/鮮乳坊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