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何志明:運動加健康飲食 癌症不上身
國泰綜合醫院醫學研究部兼婦癌中心主任何志明日前提醒各年齡層婦女,肥胖、不健康的飲食及運動不足是新致癌因子,平時除了要注意保持健康生活,也應按時接受子宮頸癌篩檢及乳癌攝影,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何志明10月份應邀在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雅各堂舉辦的健康講座中,以「婦女常見的疾病」為題,呼籲在場的各年齡層的婦女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隨時自我檢測,獲得與會者極大的迴響。
他強調,預防勝於治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不健康的飲食是癌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危險因子,尤其國內乳癌及大腸癌發生人數居高不下,這和狩獵型飲食有關,因此,如何推動健康飲食的問題就更顯重要。
何志明建議,除了要多吃蔬菜、水果、全麥榖類和豆類之外,也應限制攝取高能量密度食物,如高糖、低纖和高脂肪的加工食品;限制紅肉和加工肉品攝取;如果喝酒,男性每天不超過2份,女性不超過一份(一份指酒精10-15克)。
另外,子宮頸癌篩檢及乳房攝影更是及早發病灶利器。他說,子宮頸癌篩檢政策研究顯示,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降低60%-90%子宮頸癌侵襲癌發生率和死亡率,因此,國民健康署補助30歲以上婦女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符合篩檢資格之婦女只要攜帶健保卡和身份證,至健保特約之醫院診所,就可接受篩檢服務。
何志明並提醒,尤其是危險族群如有性經驗的婦女,早婚、生育子女多、性伴侶較多的婦女,更應特別注意,每三年至少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關於子宮內膜癌,何志明特別提到運動預防的重要性。他指出,經常運動的女性較無運動者發生子宮內膜癌的機會降低38%,自認工作外每天運動90分鐘的婦女,比起每天運動少於30分鐘的婦女,得到子宮內膜癌的風險較低。
這項癌症也可能與體重的差異有關,以及30歲後有哺乳者或30年內有哺乳者可降低50%的風險。
另外,使用含有黃體素的口服避孕藥者也有助於預防,何志明說,每使用一年可降低10%風險,使用10年可降低80%風險。
至於卵巢癌徵狀很不明顯,病患有些有腹脹、腸胃不適、腹圍增加,不正常出血只佔10%,何志明提到,目前卵巢癌仍沒有有效篩檢工具,腫瘤指數CA125和陰道超音波是目前用來當作卵巢癌篩檢主要工具。不過,CA125不具專一性,其他癌症或是良性病變也會升高,早期卵巢癌只有50-60%會升高。
綜上所述,何志明再次強調,如有持續性腸胃不適,例如腹部腫脹,除了看腸胃科,也不要忘了婦科;有家族史的婦女朋友更應定期接受檢查;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仍是治癒的不二原則。文/陳蓉、梁君棣 攝影/梁君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