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創新薰香技術 茶改場開創臺灣原生植物茶飲新風味

發稿時間:2025/07/31 20:59
最新更新:2025/08/01 08:51
字級:

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積極推動國產特色茶飲技術的開發,其中包括「非茶之茶」之臺灣原生植物。該場指出,所謂「非茶之茶」係利用非一般認知或傳統的茶(如清香型條形包種茶、球形烏龍茶等),而是近期整合臺灣多樣性原生植物資源,再利用創新「植物薰香技術」成功研發出五大風味「臺灣原生植物薰香茶」系列產品,如野薑花、土肉桂、食茱萸與台灣香檬等臺灣本土原生植物之香氣,結合獨特薰香工藝技術,可創造出多層次風味豐富的茶飲,為國內茶飲市場注入創新亮點。

開發創新薰香技術  茶改場開創臺灣原生植物茶飲新風味
開發創新薰香技術 茶改場開創臺灣原生植物茶飲新風味

茶改場場長蘇宗振指出,該技術跳脫傳統茶葉薰製方式,首先採用萃取純露,結合特殊吸附載體與溶劑後,以有效導入原生植物豐富且多元之香氣,該「植物薰香技術」其特點如下,(一)利用純露取代鮮花作為薰香材料,克服傳統使用鮮花薰製受限於花期短、保存困難等問題,達到可全年穩定量產。(二)吸附材料特殊多孔結構,可穩定釋放香氣成分,使茶葉均勻吸附原生植物之香韻,提升茶葉附加價值。(三)改善傳統茶葉薰製方式,最終茶葉產品不含花體,消費者不會直接食用到花體,可克服非傳統供食用之食材無法直接利用之問題。(四)可結合本場研發的破壁及濕裁切新型加工技術,減少薰製成本,提高萃取效率,有更佳的感官品質體驗。

茶改場說明,臺灣擁有豐富且獨特的原生植物資源,此次開發產品皆以食藥署列名可食用之植物為本,並與各地農民或產銷合作社合作取得穩定供應之植物純露原料,兼具輔導產業發展與地方創生意義。

•月桃薰香包種茶(新竹尖石鄉那羅部落)呈現月桃花香、橘子與水果乾等甜香,滋味甘鮮柔和,展現薑科植物的熱帶果香、薄荷、樟腦、橙花、茉莉等多重香韻。

•野薑花薰香包種茶(屏東牡丹鄉)融合野薑花香、百香果、鳳梨甜感,風格強烈且平衡豐富,呈現紫羅蘭花香、莓果與草藥辛香料等特色。

•土肉桂薰香紅茶(台中東勢大雪山)呈現甜花、玫瑰花、桂花、木質辛香及濃郁茶香平衡,帶有肉桂、八角、月桂、杏仁等辛香風味,兼具果香與木質層次。

•食茱萸薰香包種茶(台東泰源)帶有甜花香、野薑花、柚花香氣,茶湯滋味清爽協調,展現原住民傳統香辛植物清新果香、花香與甘韻。

•臺灣香檬薰香茶(屏東、台東)濃郁柑橘果香明顯,茶香與果香平衡,酸甜清爽,獨具熱帶果實風味。

茶改場表示,本技術具成本低及效益高,以純露薰製製程計算,每公斤茶乾每次僅需250毫升純露(以水蒸氣蒸餾法萃取,每公斤植物材料約可得1-1.5公升純露),相較傳統薰花窨製法每公斤茶乾約需要1.5-2公斤以上花材而言,可大幅降低生產成本,且純露可冷凍或冷藏保存,有利全年度穩定生產。茶改場研究團隊與原鄉部落合作,以原鄉生產之原生植物作為薰香來源,可帶動地方農業活化及原住民族群特色產業成長。

相關產品經消費者品評測試皆獲高度好評,認為產品具備商品化潛力,適合投入市售市場。茶改場將積極推動技術轉移,歡迎有意投入特色茶飲市場之業者洽談合作,共同開創臺灣茶飲新篇章。

(文、圖/茶改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