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基金會擦亮技職農教 翻轉偏鄉教育
偏鄉教育問題及農業困境,過去可能是難以解決的問題。為改善偏鄉學生的多元發展及就業未來,台積電慈善基金會透過偏鄉「技職培力計畫」,為推廣農業的雲林縣及北港農工,串起「青年根留家鄉」新希望。
「給孩子們一技之長,找到真心喜歡的工作!這個務實又溫暖的想法」,是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心裡話,這位「永遠走第一線的董事長」,讓兼具希望與創新的育才點子,不再僅止於紙上談兵,更是翻轉偏鄉教育的契機。
位於雲林縣的北港農工,是台積電偏鄉「技職培力計畫」種子學校,近期校園內出現醒目的貨櫃屋,櫃內是一箱又一箱高經濟作物香檳茸,透過台積電慈善基金會、樂活生技、雲林縣政府的三方合作,提供冷凍貨櫃、62箱菌種及技術指導,並交由北港農工農場經營科26名學生們,進行栽種香檳茸的實作課程。
根據主計處資料,2021年台灣總缺工24.8萬人,創近年新高,已讓台灣企業深刻感受「人才荒」危機,即將從學校畢業、進入職場的學生,將是關鍵戰力,但高職學生一窩蜂奔向大學,對部分同學卻是失去了謀生的武器(技術)。另一方面,偏鄉的教育資源短缺,產業的競爭力須強化,讓台積電催生的偏鄉「技職培力計畫」,與政府及企業夥伴合作,協助偏鄉的高職學生及早接觸市場,可謂「翻轉偏鄉教育、提升產業競爭、補齊缺工困境」三位一體新點子。
張淑芬觀察,不擅長「學科」的學生,即便選擇技職教育,又不一定能跟產業順利對接。她提到,走在第一線,看到偏鄉與城市的「真實」距離,孩子出了社會,因為競爭沒有自信,變成無法回頭的惡性循環,「站在孩子的立場,他們需要什麼?」這才是關鍵,所以要先培養孩子一技之長,然後靠自己的技術獲得報酬,這樣不僅翻轉貧窮,更重要的是獲得被需要的尊嚴。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的偏鄉「技職培力計畫」,已持續開花結果,去年率先攜手大金空調、HAPPY HAIR快樂髮型,邀請志同道合的企業夥伴,截至去年底,就至少78位高職學生完成培訓、18位同學獲得工作機會。
現在偏鄉「技職培力計畫」跨入雲林,與樂活生技、北港農工攜手,擦亮技職農教,雲林縣教育處長邱孝文相當肯定,他說當即將畢業或已經畢業的高職學生,透過學習一個新技能,找到就業的方向,是讓孩子「找到對的位置」。
從機械、美髮領域,擴及到農業專長,在台灣大量缺工、期待教育翻轉的時刻,台積電慈善基金會的偏鄉「技職培力計畫」,揭開全新的想像,也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SDGs第4項「優良教育」,協力促進永續願景。
張淑芬提到,每個孩子的天生興趣、學習能力都不一樣,檢視每個孩子教育程度,再劃分適合教材與進度,整個過程中,台積電也在學習與成長。
台積電也正號召半導體產業的廠商,共同來做職務重組,提供高職學歷即能勝任的工作,讓高職畢業生即可投入就業市場,獲得改善經濟條件,如未來需要進修,可用在職進修方式進行,保有技術專業能力以發揮人力最大價值。
將來,台灣會有越來越多專業人才,更令人感到振奮的是,行行皆能出狀元,並獲取謀生報酬;尤其,台積電的偏鄉「技職培力計畫」,提供弱勢學生的培訓皆不收取任何費用,唯一希望他們把這份關心與愛,回饋給在地其他弱勢機構,如同張淑芬一再期盼的願景理想,為社會建構「善的循環」。
(文/台積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