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電信以AI智慧辨識 推動保育生物多樣性

發稿時間:2024/12/10 17:23
最新更新:2024/12/10 18:16
字級:

中華電信今(10)日舉行「AI智慧科技‧生物多樣永續」年度記者會,全面展示運用資通訊技術推動生態保育的成果與未來藍圖,不僅呼應政府推動AI技術與淨零政策的目標,亦揭示中華電信持續以核心資通訊技術賦能生物多樣性保育,讓科技成為最溫柔的力量,促進綠色經濟、生態保育,及人與自然共存的永續未來。

中華電信展示運用資通訊技術推動生態保育的成果與未來藍圖,中華電信董事長簡志誠(左5)、中華電信總經理林榮賜(右4)、國家公園署署長陳貞蓉(左4)及台大森林系副教授邱祈榮(左3)宣示響應生物多樣性推動。
中華電信展示運用資通訊技術推動生態保育的成果與未來藍圖,中華電信董事長簡志誠(左5)、中華電信總經理林榮賜(右4)、國家公園署署長陳貞蓉(左4)及台大森林系副教授邱祈榮(左3)宣示響應生物多樣性推動。

創新智慧科技 賦能保育行動

中華電信董事長簡志誠強調,企業永續責任不僅在於降低環境影響,更應透過科技創新支持自然保育,今年定位為中華電信「生物多樣性推動元年」、制訂生物多樣性長期保育路徑,從「減緩自然損失」及「促進自然正向」兩大核心出發,以科學化自然評估、不毀林、接軌自然正向倡議及自然正向主流化四大目標,擘劃對應之策略。

中華電信ESG-中華電信積極投入科技創新應用於生物多樣性保育,從AI、5G技術支持黑面琵鷺棲地監測,到推動「樹木碳匯公民科學家」計畫,展現企業永續經營的具體作為。(來源:中華電信)

AI結合5G 首創黑面琵鷺生態監測系統

以保育生物多樣性理念為基礎,中華電信推出全台首創的「黑面琵鷺AI智慧監測系統」,結合5G高速傳輸網路與AI辨識演算法,實現全天候穩定監控與快速辨識;不僅能即時辨識黑面琵鷺族群數量,節省保育志工人力,還結合電子圍籬技術監測棲地環境,可第一時間通報外擾入侵,保障鳥類的繁殖安全。此技術突破了以往人工觀測的限制,為黑面琵鷺的棲地保護提供創新解決方案,展示科技在生態保育上的無限潛力。

百種保育計畫 科技助力植物復育

率先業界推動「百種保育計畫」-結合智慧科技,助力瀕危植物保育,將營運據點轉化為植物的保護基地,導入AIoT技術監控植物生長條件,包括溫度、光度、濕度等重要因子,確保植物健康成長,更以自有千里眼平台,監控植物生長軌跡。2024年起,選定台北金山大樓作為示範點,保育包括葦草蘭、毛當歸、大屯細辛等珍稀植物,未來將持續投入更多受威脅植物的復育。歡迎至金山大樓了解相關成果,打卡集章還可參加抽獎,響應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樂活志工,臺北動起來」集章活動。

企業志工參與 推動樹木碳匯公民科學家

中華電信領先全台,成為首家建立企業志工結合科學專業並獲認證,培育「樹木碳匯公民科學家」之企業。邀請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邱祈榮副教授,透過專業教育與實作訓練,為同仁提供樹木生態、碳匯知識和調查技術的扎實基礎,成為具備科學素養的樹木碳匯公民科學家。計畫旨在建立樹木碳儲存與吸存量的科學數據,支援生物多樣性保育及氣候行動。本年度已培訓出北中南部共127位合格的公民科學家企業志工,頒發由「財團法人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及「國立台灣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合格證書!

推動生態永續與綠色經濟 落實植樹造林與竹林復育

中華電信自2022年起與林業署合作,推動8年15萬棵植樹造林計劃,至今已於全台種下超過4萬棵樹,涵蓋海岸濕地、火災跡地等重要區域。今年更與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地方協會、里民以及桃園復興區泰雅部落合作,啟動「泰舊換新 竹構未來」4年計畫,透過專業技術進行竹林的撫育與管理,涵蓋面積達33.756公頃,推動桂竹林更新及生產,促進地方綠色經濟,實現生態與經濟的雙贏。

重視國際承諾 擘劃積極未來

中華電信積極響應「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GBF)」,期望藉此達成2030年「扭轉生物多樣性流失」的里程碑,展望2050年「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願景。未來持續積極提升AI科技應用在生態復育上的創新價值,與政府、社會大眾及合作夥伴共同實現環境永續的共同願景!

2024年為中華電信生物多樣性元年,12月10日舉辦AI智慧科技生物多樣永續記者會展現科技最溫柔的力量。
2024年為中華電信生物多樣性元年,12月10日舉辦AI智慧科技生物多樣永續記者會展現科技最溫柔的力量。

(文、圖/中華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