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G GT家族 Roadster x GT S x GT C x GT R
isCar!三芒星一線性能軍團的 AMG GT 車系,從征戰賽道的性能一哥 GT R,到強調樂駕的 GT 入門版本,總計共有四種車型、六款版本的齊備陣線,趁著 GT Roadster 試駕機會,找來 GT R、GT C、GT S 來場難得的 「AMG GT 家族」在地大會師,展現 AMG GT 家族成員的性能火力!
誕生於 2014 年的 Mercedes-AMG GT 車系,是三芒星旗下最年輕的產品,從族系來看待,AMG GT 繼承了 SLS AMG 的性能光輝,不過兩者在定位上可說是截然不同,有別於後者的超跑定位,AMG GT 的軸距較短、身形更顯緊湊,但保留長車頭、短車尾的經典設計,品牌也希望藉由這款首見的「運動化」獨立車系,襲入 Porsche 911 在內的高端跑車市場。
而就車系陣容來探討的話,AMG GT 皆以新世代的 4.0L V8 雙渦輪引擎為根基,在短短數年間就衍生出包含 GT3 賽車,以及兼具跑格與實用機能的 AMG GT 4-Door 在內,總計逼近十款產品的強大陣容;目前國內市售部分則從 GT/GT Roadster 起,包含 GT S、GT C,以及最接近道路賽車的 GT R 等,包羅了全面的選項,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喜好與需求。
AMG GT/GT Roadster
▲AMG GT Coupe
▲AMG GT Roadster●最大輸出:476hp/64.2kgm ●性能表現:0-100km/h 4.0秒、極速 304km/h(Roadster 為 302km/h)● 輪圈配置 前 255/35 R19、後 295/35 R19(Roadster 為前 265/35 R19、後 295/30 R20)●機械式差速器 ●建議售價:653萬(Roadster 為 720萬)
▲AMG GT Roadster
作為車系基礎車型,AMG GT 本身即具備有充足的跑格特性,包含平底方向盤與跑車座椅,輪足部分則採用 19 吋輪圈,搭配前對六活塞卡鉗,設計上除了保留 SLS AMG 的長車頭、短車尾的經典風範外,內部構造也延續了鋁合金材質的基礎,且在較緊湊的車身尺碼與輕量化工程技術的幫助下,讓車重減輕至 1,615kg 的水平,且將變速箱略為後移貼近後軸,帶來前後 47:53 均衡配重表現。
▲AMG GT Roadster 採用 Panamericana 直瀑式水箱格柵
▲敞篷車型標配前 19 吋、後 20 吋的輪圈
同樣在經典傳承的脈絡下,AMG GT 也比照 SLS AMG 推出有 Roadster 敞篷車型,相對於 Coupe 版本,GT Roadster 額外升級前 19 吋、後 20 吋的輪圈配置;而為了應對開蓬時的駕馭情景,GT Roadster 增設有 AIRSCARF 頸部暖氣裝置(選配)與防風導流板,不過受到電動敞篷機構的影響,車重則略為增加到 1,670kg。
▲ AMG GT 車型座艙以碩大的中央鞍部為主軸,不難發現品牌新世代的設計概念
▲ AMG GT Roadster 標配跑車座椅,本次試駕車額外選配高性能賽車座椅,其中頸部的格柵為敞篷車型專屬的AIRSCARF 頸部暖氣裝置(選配)
▲ AMG GT Roadster 另於座椅後設有防風導流板
動力則是搭載品牌當前泛用的 M178 4.0L V8 雙渦輪增壓引擎,輸出設定在 476hp/64.2kgm 的基礎水平,其乾式油底殼的結構搭配外置的機油室與泵浦,在降低重心之餘更幫助在激烈操駕時帶來穩定的冷卻效益,搭配 AMG SPEEDSHIFT DCT 七速自手排變速箱,0-100km/h 加速僅需 4.0秒,極速亦可突破 300km/h 的關口,跑格本色展露無遺。
AMG GT S
●最大輸出:522hp/68.3kgm ●性能表現:0-100km/h 3.8秒、極速 310km/h ● 輪圈 前 265/35 R19、後 295/30 R20 ●建議售價:799萬
●AMG RIDE CONTROL 跑車化懸吊 ●電子式差速器 ●輕量化鋰電池 ●高性能排氣系統(附電子閥門)●標配 AMG DYNAMIC PLUS 套件
在入門的選擇之上,品牌也推出有性能強化版本的 AMG GT S 車型,在基本設定上改換上 輕量化的鋰電池,以及包含 AMG 動態引擎腳、變速箱腳座,特製的電子阻尼懸吊在內的 AMG DYNAMIC PLUS 套件,後軸差速器則從機械式結構改為電子式設定,擁有更優異的動態身段,此外不同於基礎車型,GT S 還可選配後軸轉向系統,並標配有電子閥門排氣系統,以及「Race 賽道動態模式」,帶來截然不同的激情感受。
▲商借的 GT S 為 15 年式的車型,其仍為舊型的橫柵式水箱設計
▲其選配前 19 吋/後 20 吋 AMG 交叉輪輻式 霧黑色鍛造輪圈
▲ AMG GT 與 AMG GT S、AMG GT C 皆標配有主動升降式尾翼
不過本次我們商借的 AMG GT S 係屬 2015 年式的車型,車頭水箱護罩仍為前期的橫柵式設計,在新年式車型上則換裝上 15 道直柵的 Panamericana 式樣,此外新舊年式動力也有所差異,新車調漲 12hp / 2kgm 來到 522hp/68.3kgm 的水平,並將高性能賽車座椅、紅色安全帶、中央扶手壓印 AMG 徽飾等列為標配套件。
▲商借車輛選配麂皮與黃色縫線包覆內裝,性能質地更為出色
▲中央扶手處的 AMG 廠徽為 GT S 車型以上的標配套件
▲ 新舊年式的 GT S 動力差異 12hp / 2kgm,新車調漲至522hp/68.3kgm 的水平
▲ AMG GT S 將 Race 賽道動態模式列為標配,展現更臻激情的身段
AMG GT C
▲ AMG GT C Edition 50
●最大輸出:557hp/69.3kgm ●性能表現:0-100km/h加速 3.7秒、極速 317km/h ●輪圈 前 265/35 R19、後 305/30 R20 ●建議售價:840萬
●採寬體設定 ●標配後軸轉向系統
▲ 注意 GT C 後輪拱處具備寬體設定,以容納近更寬的後胎規格
定位介於 GT S 與 GT R 之間的 GT C,不僅動力調漲至 557hp/69.3kgm 的水平,更藉由底盤強化、標配後輪轉向系統,並將車體加寬至與 GT R 相同 2,007mm,以容納更寬的輪胎設定(305/30 R20),大舉提升其運動性能,帶來矯健的動態身段與豐富的駕馭樂趣。
▲ AMG GT C Edition 50 全車標配黑色鍍鉻套件與夜色套件,點綴出更為出色的尊榮質感
台灣市場部分,係率先於 2017 年底引進 AMG 50 週年紀念版,當時配額僅有四輛,而在消費者的引頸期盼下,台灣賓士於 2018 年式編成上,改將 GT C 列為常規販售車型,售價更從 898 萬調整至 840 萬元,標配鍍鉻外觀套件與玻璃全景式天窗,更顯尊榮氣質。
AMG GT R
●最大輸出:585hp/71.3kgm ●性能表現:0-100km/h 3.6秒、極速 318km/h ●輪圈 前 275/35 ZR19、後 325/30 ZR20 ●建議售價:1,038萬●9 段式 Traction Control 循跡控制系統 ●主動空氣力學裝置 ●碳纖維輕量套件 ●GT R 專屬鈦合金三出排氣尾管
居於車系旗艦地位的 AMG GT R 在一系列的特殊調校下,移植了道路版 AMG 賽車的精華,擁有 GT 車系中最競技化的設定,包含前保桿、大型尾翼、後下擾流板、車頂等處,皆採用碳纖維材質打造而成,甚至用上鎂合金複合式鈑件,連同傳動軸也一併換上碳纖維材質,擁有更強的抗扭曲表現,更較 AMG GT 的鋁合金傳動軸輕上 40%,車身輪距為全車系最寬,卻也擁有輕量級(1,630kg)的車重表現。
▲ AMG GT R 標配主動式空力套件,包含水箱格柵內的葉片與伸縮式的下護板,在高速行駛時可幫助提升操駕穩定性
▲ AMG GT R 擁有全車系最寬的後胎設定,規格達到 325/30 ZR20,並具備後輪轉向機制
此外,AMG GT R 還追加主動式空力套件,車頭處配有可伸縮 40mm 左右的前下護板,在高速時讓車頭能更貼服地面,水箱罩內也設有多葉片式的進氣格柵,可以視引擎工作溫度自主調節,並在一秒之內快速啟閉,達到最佳散熱效果;而後輪部分也在寬體加持下,得以容納進 325/30 ZR20 的規格,結合後輪轉向帶來穩健且刁專的身段。
▲ 作為最競技化的車型,AMG GT R 內裝更是以麂皮與霧面碳纖維飾板妝點,營造十足的武鬥感受
▲ 商借車輛額外選配 AMG Track package 賽道套件,更貼近地面的桶狀座椅,幫助駕駛者感受車輛動態
▲防滾籠也是 AMG Track package 賽道套件的配備之一,麂皮為車主自行包覆
內裝部分,AMG GT R 標配 AMG Interior Night 套件,眼手所及之處皆以麂皮包覆,並改以灰黑色的金屬飾條、換檔撥片,以及霧黑色的碳纖維飾板妝點細部,另外更提供包含賽車桶狀座椅在內的 AMG Track package 賽道套件,幫助駕駛者更貼近地面,在防滾籠加持下更可增強車體剛性,同時帶來十足的競技感受。
▲ AMG GT R 擁有全車系最激進的輸出設定,達到 585hp/71.3kgm 的強悍水平
▲能精密調控車輛動態系統的 9 段式 Traction Control 循跡控制系統,是延引自 AMG GT3 的賽事科技
在上述之外,比照車系 GT3 賽車導入的 9 段式 Traction Control 循跡控制系統更是該車精華所在,藉由電控系統的精密調整,提供後軸更為細膩的動態反應;至於輸出部分則調校至 585hp/71.3kgm,並結合重新調整齒比設定,得以讓 GT R 在賽道上展現激進的動態,另外碳陶碟制動系統、硬派的阻尼設定、鈦合金三出排氣尾管,也都是該車的性能專屬配備。
▲ 碳纖維尾翼、車頂、後擾流皆是 AMG GT R 的專屬配備,其中鈦合金三出排氣尾管,不僅能帶來更高亢的聲浪,重量更較其他車型減輕 6 kg 之多
isCar!試駕短評:
誕生不過四年時光,就衍生出龐大陣容的 AMG GT 車系,不僅延續了三芒星品牌的性能尊榮,更是當前市場中最新潮的高端跑車產品,在不同的配置與調校下,提供玩家多元的選擇,從基礎的 GT 車型到最貼近道路賽車的 GT R,各個車型都擁有獨到的特色,且看消費者的預算需求與喜好,相信在其中都能找到最對自己胃口的那輛Mercedes-AMG GT,而接下來我們也將為各位讀者帶來 GT Roadster 的詳盡試駕報告,還請敬請期待。
協力廠商:葳碩進出口有限公司
FB:葳碩進出口有限公司
此次出借AMG GTS的葳碩進出口有限公司,是間以「AMG專業進口銷售」為主的進口車商,除了AMG,另外像是Porsche、M Power等高性能車款,也都包含在葳碩營業的事業範疇之內!這次採訪的AMG GTS自然也是銷售之用,這部2015年份的AMG GTS,全車選配價高達百萬元,像是AMG陽光黃、霧黑專屬鋁圈、Nappa真皮/Dinamica黑的內裝、車道/定速測距輔助、Burmester音響等,都是增添其賣像的好料選配。
協力廠商:HubAuto
FB:HubAuto
這次商借AMG GTR的HubAuto,是間集結賽車廠隊、改裝店家、總代理商等於一身的複合式車商品牌,賽車表現方面,HubAuto足跡主要參與國外賽事,並提供周全且專業的賽車服務,改裝事業則是統括整部車輛的升級改造,像是這部AMG GTR就已進行Stage 2動力升級,性能表現更為凶狠狂放,若有對賽事或車輛升級改裝有興趣的車友們,不妨搜尋及逛逛HunAuto的粉絲專頁。
(黃漢偉 輯/ isCar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