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 i3S 純電版忠孝東路大挑戰【台北街頭實戰篇】
isCar! 現在進行中的未來,是接觸 BMW i3S 後最為深刻的印象,無論是配備科技感、隨傳隨到動力以及翻轉內燃機車量的駕車體驗,不同面向都印證了這點;但要讓未來真的成真,里程焦慮可說是必定得克服的重大關卡!究竟續航力「僅」200km 的 i3S,能不能完成總里程約 180km 的忠孝東路走九遍這項艱困挑戰?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隨傳隨到,動力超乎想像的強勁
堪稱 BMW 綠能願景代表的 i3,在 2017 年所推出的小改款車型中,最讓人矚目的絕對非動力更強、更運動化的 i3S 莫屬!外觀擁有前後配的 20 吋輪圈加持(前 175/55 R20、後 195/50 R20)與車高降低10mm 的動感扮相,核心電動模組功率更從 170hp/25.5kgm 升級至 184hp/27.5kgm,雖然這樣的輸出數據看起來並沒有性能味十足,但搭配僅 1,265kg 的羽量級碳纖維複合材質車體以及不需拉轉即可隨傳隨到的輸出特性,實際駕馭感受可是有著超乎想像的強勁表現!
在 Comfort 模式下其實就能享受到相當直接的動力輸出反應,拜電動馬達無需拉轉、採下「油門」動力即刻輸出的特性,讓駕駛 i3S 得到遠比 184hp/27.5kgm 的帳面數據還要性能的加速體驗!油門踏板踩踏幅度約 1/2 左右就可享受相當輕快的加速感受,超越慢車也不成問題,當大腳油門後貼背感更是沒有時差的直接到來!雖然這種貼背感不若先前駕駛 Tesla Model X P100D 的那樣猛爆,但還是給予相當程度的感官刺激,若切換至 Sport 模式後以上的感官饗宴感受會更為鮮明,當然 Eco Pro+ 模式下就會得到油門反應、動力輸出相當緩和的 i3S。
BMW i3 經過 2016 年的電池容量升級(22kWh 提升至 33kWh)後,續航力已從 160km 進化至 200km,這樣幅度的提升對於消弭里程焦慮可是起了顯著作用,儘管 200km 續航力看起來並不起眼,但對於 BMW 所賦予 i3 的都會用車定位來看其實已然相當足夠,但參照自身使用手機、筆電等 3C 產品實際經驗與官方公佈有所差異的經驗,讓人也不經懷疑 BMW 宣稱的續航力足夠「真實」嗎?
若官方宣稱的 200km 續航力是個紮實數據,那麼從 google map 顯示的忠孝東路來回(此次路線從 7 段的南港開始往 1 段台北車站方向進行,接著折返至起點算一趟)里程約為 20km,也就是說走 9 遍約 180km 的旅程對於 i3S 應該不會無法應付,但加上駕駛習慣、車流狀況以及空調等諸多因素,讓這項挑戰顯得略為緊繃。
在行前準備的方面,在經過內外觀拍攝後此時電池容量為 91%,旅程電腦顯示的續航力僅有 115km,看到這項數據不免讓 isCar 感到一點信心不足,原本打算挑戰走 9 遍的目標此刻也開始打算轉變為能走幾遍是幾遍的心態;而挑戰前先將行車模式設定在 Comfort,一來是此時的動力輸出反應較能應對各種路況,二來是因為設在 Comfort 也較符合一般駕駛的使用習慣,選用 Eco Pro+ 的話即便挑戰成功也與現實環境較為脫節;而另一個不選 Eco Pro+ 的理由是,此時空調僅有送風而無冷氣功能,對於試車當天破歷史新高的 38 度台北來說無疑是種酷刑!即便在各個階段切換到 Eco Pro+,旅程電腦顯示之續航力都會多 20km 左右,但為了更貼近真實狀況,最終選擇 Comfort 模式並將冷氣訂在 22 度、風量兩個來進行。
第一趟續航力數據:行駛里程 20.8km,電池容量 80%,續航力 135km
第二趟續航力數據:行駛里程 40.4km,電池容量 70%,續航力 125km
由於是從約 12:30 左右的時間開始走 9 遍挑戰,此時忠孝東路的車流量不算多,寬闊好走的狀況下車速不算太慢,不過為了應付拍攝需求我們將車速稍微放慢一點,但還是保持在跟得上車流的時速中。可以看到這兩趟共 40.4km 的路程中,每走一遍電池容量皆以 10% 的速度穩定下降,但由於旅程電腦會依駕駛習慣來調整顯示續航里程,所以造成續航力不降反升、翻轉駕駛內燃機車輛經驗的情況出現,但也正因為電池容量穩定消耗、續航力不降反升,也讓試駕的成員沒有里程焦慮的情形出現,也多了點信心能順利完成走 9 遍挑戰。
第三趟續航力數據:行駛里程 59.9km,電池容量 56%,續航力 96km
第四趟續航力數據:行駛里程 79.4km,電池容量 42%,續航力 71km
第五趟續航力數據:行駛里程 99.9km,電池容量 31%,續航力 53km
在前兩趟結束所有拍攝作業後,接下來就是好好的體驗 i3S 純電魅力以及持續趕路的時刻,但不幸的是車流量增加速度與時間流失速度成正比,讓平均車速降低不少,理論上這種情況對於低速耗能較小的電動車來說是項利多,但為了趕在還車時間前完成挑戰,筆者也不時大腳超越慢車來爭取時間,也讓後面三趟的耗能狀況變得沒那麼優異,不過在不斷超越慢車的過程中發現,i3S 的油門放掉之後動能回充系統就會開啟提供制動力道,幾乎不用採煞車就可達到預期中的減速效果,且速度越快回充效率越佳!停紅燈時只要在平緩路面,油門放掉不需踩煞車車量也會靜止不動,算是相當特別的駕駛體驗。
可惜礙於時間壓力,最終只完成 5 趟的忠孝東路來回挑戰,若以前兩趟那車流量較少、交通順暢的情況來看,要以 Comfort 模式完成走 9 遍這項艱困任務應不是難事。不過多變的路況以及炎熱天氣等不可變因素影響下,要以 i3S 的 200km 續航里程來挑戰可能會相當緊繃,不過在整天相處後可說是幾乎沒有里程焦慮的狀況發生,以都會用車的定位來說,i3S 能夠以很有餘裕的姿態完成週間的通勤任務,若駕駛右腳控制得宜、能忍受較為不冷的空調的話,每週一次的充電頻率也不會是天方夜譚。最後此趟試駕雖然沒有往山道前進,但在測試結束後往部份彎道小試身手,會發現後置(馬達)後驅架構的轉向過度傾向算鮮明,過彎頂點後補足油門那車尾往外滑移的蠢蠢欲動感受還是讓駕駛感到興奮,誰說電動車就是華而不實又無趣的代名詞呢?
BMW i3s Eletric 規格諸元表
動力來源:後置電動馬達
最大馬力:184hp
最大扭力:27.5kgm
驅動方式:後輪驅動
煞車結構:四輪碟煞
前懸吊結構:麥花臣
後懸吊結構:五連桿
車身尺寸:長4006mm x 寬1775mm x 高1590mm
軸距:2570mm
車重:1265kg
行李箱容量:260L / 1100L
售價:199萬元起
(黃漢偉 輯/ isCar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