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保署ESG論壇啟動媒合平台 海委會頒首屆海洋企業貢獻永續獎

發稿時間:2025/02/21 13:07
最新更新:2025/02/21 14:21
字級: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去年啟動「海洋保育.攜手永續」四大核心方針及15個行動方案ESG專案,結合企業及民間力量打造永續海洋環境,為企業參與海洋保育提供具體的行動指南。四大核心為「海洋淨好、永續利用」、「生物保育、資源永續」、「棲地守護、生態富裕」及「海洋素養、永續扎根」等,2025年2月20日海保署在臺北市集思臺大會議中心舉辦「藍色共鳴、海洋為盟」海洋保育ESG論壇,邀請中油、中鋼、港務公司、沃旭能源、緯穎科技、家樂福、伸仁紡織等合作企業,共同以海廢彩繪浮球啟動海洋保育的契機,論壇首次公開海洋保育ESG媒合平台及藍海ESG行動實錄,展示媒合機制及初步合作成果,期抛磚引玉吸引更多企業及民間團體投入海洋保育行動。

大合照。
大合照。

海委會主任委員管碧玲於論壇首次公開海洋保育ESG媒合平台及藍海ESG行動實錄,展示媒合機制及初步合作成果,期抛磚引玉吸引更多企業及民間團體投入海洋保育行動。此次論壇吸引來自超過80家企業、40個NGO及在地團體、20間學校及30個政府單位,逾300人響應,展現各界投入海洋保育行動的決心。管碧玲進一步補充,今天海保署在現場提出「藍海ESG行動實錄」,ESG對企業而言,是Environmental(環境)、Social(社會)、Governance(治理),而對海洋保育攜手行動的我們需要的是Engagement(參與的行動)、Solution(解決問題的行動)、Guardianship(守護海洋的行動),這是一本具有行動力的實錄。

海委會主任委員管碧玲(左)、海保署署長陸曉筠(右)。
海委會主任委員管碧玲(左)、海保署署長陸曉筠(右)。

管碧玲指出,海保署作為海洋生態保育專責機關,直至今年的預算也僅有8億元,面對龐大的保護海洋的需求,是極為有限的資源。保護海洋並非單一機關可以獨立完成,而且地球只有一個,關注與保護海洋生態是每個人的責任。近年來陸續立法與修法的《海洋保育法》與《海洋污染防治法》,是透過法律的框架與政策支持海洋保育,但仍須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協力合作,將「人與自然和諧共榮」的願景,轉化為具體的行動。

海保署署長陸曉筠說明,為擴大企業及民間夥伴投入海洋保育的量能,海保署去年推出「海洋保育、攜手永續」ESG專案,迄今已盤整需要守護的海洋保育議題逾90個,未來持續透過「海洋保育ESG媒合平台」,進一步搭建企業與海洋保育行動之間的橋樑,將企業的創新力量、資金與資源與海洋保育需求對接,開創更多海洋保育的合作機會期待。

論壇邀請多家企業分享過去海洋保育經驗以及承諾未來投入的行動,包含珊瑚復育、潮間帶監測、海廢回收再利用,以及支援紅樹林與海草床藍碳生態系修復;也投入鯨豚海龜的救援與研究,並推動友善漁業與教育宣導,這些企業也將與保育團體對話,期待促成更多海洋保育的合作方案,希望這本「藍海ESG行動實錄」,會越來越厚,越來越多彩的實錄,讓臺灣公私合作的海洋保育實際行動,讓臺灣能邁向海洋文明國家的最佳典範。

海保署進一步補充,首屆論壇的一大亮點—海洋保育ESG媒合平台的啟動,目的是讓企業與政府、非政府組織、學術機構等多方力量共同合作,為海洋保育注入更多創新思維和資源,達成雙贏局面。此次論壇不僅是關於海洋保育的知識交流,更是一個海洋保育ESG行動的動員,強調企業與民間在推動海洋永續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不僅能夠通過創新技術與商業模式推動環保工作,還能夠透過資源投入及跨界合作,協作實現永續發展目標。海保署呼籲更多企業、政府部門及民間團體共同加入海洋保育行列,以實際行動攜手共創更加美好的藍色未來,為下一代的健康海洋環境而努力。

海洋保育ESG論壇1分鐘精華(來源:海洋保育署)

(文、圖/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