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麗華促強化原民土地多元運用 農業部發布獎勵造林2.0政策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舉辦8月18日舉辦「厚植永續 獎勵造林2.0」記者會,發布獎勵輔導造林最新修正辦法及政策說明,由農業部長陳駿季、林保署林華慶署長、原民會谷縱.喀勒芳安副主委及立法委員伍麗華、陳瑩、莊瑞雄及高金素梅等人出席。
農業部林保育署推動《獎勵輔導造林辦法》全面修正,此為自97年制定施行後,歷來最大變革,完成六大修正重點,促成森林經營全面升級。過去林農反應造林期限過長(20年)、獎勵金不敷造林成本、缺乏土地利用彈性、產業配套措施不足,導致農民參與意願偏低,因此本次修法重點包括確立造林目標分流輔導、獎勵金額度及年限調整、更具彈性擴大造林區位、強化審查機制及過渡機制銜接等六大策略。
其中最重要的變革,就是將過去20年60萬的造林獎勵金,縮短年限至6年,平均每公頃最高可領到60萬元獎勵,伍麗華致詞時提到,過去在擔任屏東縣政府原住民處長期間,就接受到許多陳情,許多的族人已經等了幾十年,很欣慰今天終於迎來辦法的修正。
伍麗華指出,全世界的原住民,都面臨到「窮得只剩下土地」、「在自己的土地上當別人的僱工」的處境,也因此土地多元利用變成是很重要的課題,她進入立法院後,推動獎輔造林獎勵金提高、禁伐補償金提高、小型露營場合法化、原住民族地區自然碳匯、原保地貸款政策、高山農業復振到小米入營養午餐等等,就是為了讓原住民族土地能有更多元的利用。
伍麗華舉例,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原住民族的土地政策,在私有化的過程中,多數原住民只能分配到一點點的土地,但為了配合政府政策,完全沒有經濟規模,為了一點點的造林獎勵金,60幾歲的婦女要花錢買水管、找水源,背著一桶一桶的水,用自己的勞動澆灌樹苗,完全沒有經濟規模。
賀伯颱風過後,政府為了涵養國土,推動造林政策,許多族人為了微薄的獎勵金,造成「砍大樹、種小樹」的疑慮,當時地球公民協會及立法院田秋堇委員等,才開始催生禁伐政策。
伍麗華說,在禁伐補償條例及獎輔造林辦法今年雙雙修正後,族人日後就能依據土地最適合的模式,搭配林下經濟和自然碳匯的多元方式,自由的利用,對原鄉產業的翻轉、對國土利用的永續和對原住民族的尊重,都是重要的前進!
(文/中央社特企.圖/伍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