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繁花盛開計畫」以設計力與在地精神 讓世界看見韌性之美
在歷經去年4月3日大地震的考驗後,花蓮縣政府啟動「繁花盛開計畫」,透過設計力與創新思維,重新塑造花蓮的地域品牌,向世界展現這片土地的堅韌與美好。計畫的核心精神為「繁花盛開 We Bloom!」,傳遞出花蓮不僅是災後復甦,更是一個能夠讓每個人「找回自己,也做自己」的生活場域,透過訪談與影像,讓外界看見在花蓮各處綻放光彩的職人與觀光亮點。
繁花盛開計畫提煉出三大核心品牌價值:「韌性」、「共生」、「綻放」。為具象化此精神,計畫特別邀請到知名設計師陳普擔任視覺統籌,打造全新的視覺識別系統與主題IP「小石花」。靈感源自花蓮特有的鵝卵石,IP設計象徵著在堅硬的石頭中,生命力依然能破石而生、開出自信之花,傳遞出花蓮人強韌不拔的生命力。
繁花盛開計畫涵蓋多項工作,將花蓮之美具體呈現在大眾眼前:計畫將透過一系列專題報導,講述10位花蓮在地「修復的技藝者」故事,呈現他們如何用專業與信念縫合並療癒這片土地。透過專業的影像紀錄,將這些動人故事分享給社會大眾。
此次特別邀請日本導演宮下直樹先生,擔任花蓮國際觀光形象影片的導演,影片將以詩意意境與情感連結的影像語言,展現花蓮自然景觀、文化交織與生活氛圍,傳遞「我們在花蓮綻放」的品牌精神,並以中、英、日、韓、西班牙文五種語言版本,觸及更多國際觀眾。
同時,另外將製作 8 支由EGG CREATION STUDIO拍攝以花蓮在地特色為主題的社群影片,涵蓋山、海、土地與人文等面向,分別發展系列影片,以更為多元的方式,帶出花蓮獨有的浪漫,無論是風景秘境、特色店家以及人情溫度,包裹這些豐富日常,讓花蓮的故事傳遞到更遙遠的地方。
計畫中亦特別設計象徵希望與堅韌的「小石花」紀念提袋,並於縣府觀光處網站提供在地店家申請參與,並預計於 8 月底在各大商圈及百大伴手禮店家限量提供,讓遊客能親手帶走這份美好,更象徵將花蓮的溫度與故事傳遞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分享花蓮的韌性。
此外也進行國際行銷推廣,邀請來自韓國《APPLE經濟日報》與日本《朝日新聞社》等外國媒體組團,於7月24-25日展開為期兩天的花蓮踩線行程,從新城老街出發,漫步於巷弄間感受花蓮的人情與地方創生的溫度,隨後前往七星潭聆聽浪濤攝影國際疊石藝術季作品,再走進將軍府細細品味文化與創意料理的交融,接著深入太魯閣仰望逐漸修復的高聳山壁與清澈溪流,並入住太魯閣晶英酒店,在自然環境中吸收滿滿的芬多精,清晨時分漫步至祥德寺,隨著大自然的節奏體驗療癒瑜伽,呼吸山間的清新氣息,最後在「後山蕨起」品嚐原住民風味的山海盛宴,透過外國媒體的視角與文字,將花蓮獨特景色與故事的魅力推向國際。
實體裝置藝術方面,從2D視覺跳脫至3D,在花蓮火車站廣場設置巨型「小石花」充氣裝置藝術,讓旅客抵達的第一時間就能感受到花蓮的品牌意象。
透過一系列由內而外的推動工作,花蓮縣政府期盼「繁花盛開計畫」能讓更多人重新認識花蓮,吸引國內外旅客前來,感受這座城市獨有的魅力與生命力。更多「繁花盛開 We Bloom!」計畫內容請見活動官網。
(文、圖/花蓮縣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