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梵佛藝系畢業展新北藝文中心圓滿展出 熟齡學生作品撼動人心

發稿時間:2025/05/08 14:22
最新更新:2025/05/08 14:57
字級:

華梵大學第三屆佛教藝術學系畢業展4月底5月初於新北市藝文中心盛大舉行,15位熟齡與年輕同學拿出四年所學,以出色的繪畫、漆藝、陶瓷、篆刻、金工、古琴作品征服全場,還有人畫出了埋藏心中30年的秘密,觀世音菩薩如夢似幻溫柔現身的畫面,感動了許多人。

華梵大學佛藝系畢業展展出同學集體創作的巨幅唐卡。
華梵大學佛藝系畢業展展出同學集體創作的巨幅唐卡。

今年佛藝系畢業展以「華梵新藝」為主題,並與新北市文化局合作辦理,於4月24日至5月6日在新北市藝文中心第一、二展覽廳圓滿展出13天,吸引不少民眾到場參觀,大家對於大學畢業生竟能畫出色彩繽紛華麗的動人佛畫都驚喜不已,紛紛拿起手機拍照留念。

新北市文化局于玟副局長致詞。
新北市文化局于玟副局長致詞。

特地前來參觀的新北市文化局副局長于玟當場肯定佛藝系同學,能將想像中的佛菩薩具象化,非常令人敬佩,相信四年的努力不只獲得一張畢業證書,更有滿滿的內觀功夫與修行成果。

華梵大學校長李天任與人文與藝術學院院長黃智陽也說,佛教藝術之所以感動人,不在於畫或刻得多為妙為肖或標新立異,而在於作品能否撼動人心,感染別人,讓觀者感受到佛菩薩的莊嚴與慈悲,連接更多善因緣,這就是佛藝畢展最大的成就。

華梵大學佛藝系巫春梅同學(右)與女兒在作品〈幻象觀音〉、〈點石成金〉前合影。
華梵大學佛藝系巫春梅同學(右)與女兒在作品〈幻象觀音〉、〈點石成金〉前合影。

教務長簡江儒則一一細數15位畢業生臥虎藏龍的特殊背景,有母子檔、香港姊妹花、緬甸與越南法師,更多的是帶藝入學的熟齡學生,即使年歲已高仍消減不了求知的熱情;佛藝系主任陳俊吉更指出,佛藝系的創作空間經常深夜10點、11點還燈火通明,如今終於能從作品中看到大家的進步與成長,令人欣慰。

華梵大學佛藝系王力紅同學作品〈梵心妙相〉。
華梵大學佛藝系王力紅同學作品〈梵心妙相〉。

此次「華梵新藝」畢業展有許多精彩作品,例如門口高懸的三幅高達3米的白衣觀音、楊柳觀音、供養菩薩畫像,是兩岸知名藝術創作者王力紅大二就開始作圖打稿,以敦煌壁畫形式,融合版畫與傳統繪畫等技法,細膩完成的嘔心瀝血巨作,許多民眾一入場就被眼前的梵心妙相慈悲攝受,感動不已。

另外,剛邁入花甲之年的巫春梅,四年前不遠千里,從家鄉南投鹿谷北上習藝,在好山好水的華梵學遍膠彩、絹畫、水墨、油畫、佛像木雕、陶瓷、書法藝術、壁畫製作、攝影、AI與篆刻,此次畢展更以充滿靈氣的〈夢境觀音〉系列創作,一躍成為詢問度最高的人氣作品。

華梵大學佛藝系江秋香同學作品擺滿大面展牆。
華梵大學佛藝系江秋香同學作品擺滿大面展牆。

巫春梅回憶,30歲的一個夜晚她夢見觀世音菩薩,慈悲的眼神在夢中輕聲對她說「滴水穿石,點石成金」。短短兩句話從此烙印心中,成為靈性修行與藝術創作的起點,但直到勇敢進入華梵學習,她才終於能將觀世音菩薩的夢境畫出,一償宿願。

華梵大學佛藝系朱曉微同學(右)的陶瓷作品(左起)〈堅毅的種子〉、〈智慧的種子〉、〈慈悲的種子〉。
華梵大學佛藝系朱曉微同學(右)的陶瓷作品(左起)〈堅毅的種子〉、〈智慧的種子〉、〈慈悲的種子〉。

從夢中啟示到創作實踐,巫春梅深刻領悟到「滴水穿石」是恆久的修行,「點石成金」是心靈的轉化,而觀音不只是夢中的身影,更是自我覺醒的象徵,照見對慈悲與智慧的追尋。另一幅〈幻象觀音〉作品則以柔和的光影、透明感與流動線條,營造觀音如夢似幻的神聖氣質,彷彿存在於現實與靈性之間,引導觀者尋回內在的平靜與智慧。

華梵大學佛藝系畢業展參展同學合影。
華梵大學佛藝系畢業展參展同學合影。

還有一位熟齡創作者江秋香,因前往西班牙遊學延至今年畢業,她以深厚的藝術功力,將華梵校園的霞光樹海、師生剪影,以及創辦人曉雲法師以佛陀教法帶領師生轉念至六度菩薩行的隱喻,透過高難度的漆畫巧妙呈現,獨特精緻的創作掛滿了第二展覽室大面展牆,也令參觀者為之動容。

除了繪畫、漆藝、陶瓷、篆刻、金工等多元作品,展場也展出鍾麗霞、鄭佩芬等佛藝系畢業生親手斲製的古琴,同時舉辦古琴演奏會,完整呈現華梵新六藝的教學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佛藝系畢業展空前成功,備受各界好評,令前來參觀的大三學弟妹們自嘲「壓力山大」,不知明年如何超越。李天任校長則鼓勵大家,華梵佛藝系的招牌已經亮起,預計今年8月,華梵更將成為從中小學到樂齡的「全齡大學」,歡迎各年齡層都來入學,感受以山林為重,尊重生命價值與人生意義的真正「全齡教育」。

(文、圖/華梵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