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庄博士掌舵手 張信良帶領虎尾科大航向新紀元
提到張信良,相信在動力機械領域的人士應該都不陌生,張信良教授為國立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博士,大學就讀成大、碩士班就讀於清大,稱得上清、交、成的三棲王。張信良教授除了在學術領域廣受碩、博班學生的愛戴之外,在業界也為虎尾科大鏈結多項的產學合作,為成功培養產業界多位優秀人才而廣受好評。
因為廣受產、學界的肯定與支持,使得張信良教授在110年虎尾科大第六任校長遴選中脫穎而出,110年7月30日獲教育部長頒發虎尾科大校長聘書,8月1日正式就任虎尾科大校長。
張信良校長出生於嘉義鹿草鄉,典型的農村鄉鎮。張信良校長受訪時表示,小時候因為家中經濟條件不好,所以他自己很清楚,唯有努力讀書才有出頭的一天。他的父親曾跟他說過,如果能力夠可以持續升學,家裡會盡量栽培,如果真的無法升學,那就回來務農,幫忙負擔家務。
父親的一番話引領幫助了他對未來的思考,也使他展開了獨立的求學生涯,從嘉義北上就讀台北師大附中、考上成大,而後開啟全新的機械工程研究。張校長說,他唸書的路上,除家人的支持外,學校老師的鼓勵也讓他點滴在心,這份來自學校師長的支持,也成為他日後投身教育、作育英才的原動力。
張信良校長民國76年畢業於成大機械系,那個年代能夠考取大學已屬難事,具有機械背景的大學畢業生,更加深受業界歡迎。有別於大多數科技新貴的就業取徑,張校長認為唯有學識更加精進,才能奠基未來競爭力。他在工作一年後,毅然決然辭去令人稱羨的工作,重新回到校園,一路從碩士念到博士畢業。博士甫畢業他便被竹科知名廠商延攬,擔任公司的研發副理,也成為該公司聘請的第一位博士,前景看好。即便工作之路順遂,在業界也累積了許多經驗,但是他總是無法忘懷當初深受師長鼓勵與支持的恩情;幾經思考後,決定投身教職,用他的學識與業界累積的經驗,幫助與培育更多的台灣機械工程人才。
張校長回憶著說道,當初他決定投身教職,因緣際會,選擇了鄰近故鄉的雲林工專(虎尾科大前身)任職。當年虎尾是一個很純樸的農業鄉鎮,沒有太多的工商業活動,所以從前在竹科共事的同事都好奇地問他,從竹科那樣高科技產業匯聚的地方,去到純樸的農業鄉鎮學校,環境上能夠適應嗎?張信良校長用一貫內斂真誠地回應:當然習慣呀!因為我是一個田庄囡仔,農村孕育我成長,這種環境再熟悉不過了。
秉持著感念與感謝,張信良校長放棄了人人稱羨的前景與錢景,投身教育界,幾十年來培育了許多優秀的機械領域人才。他常常說,台灣人都很樸實與努力,更懂得奮發向上,所以台灣不缺人才,只是我們怎麼讓每個學子發現他們自己的專長與興趣。身為師長,教導的不僅僅只是學理上的知識,更要能夠適性教學、讓學子適性發展,這樣他們才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張校長說,他在民國94年擔任虎尾科大動力機械系系主任時,便提出一個全新的技職教育思維,他認為普通高教與技職高教的差異在於學生受教的歷程不同,虎尾科大的許多教師,大多接受的是普通高教的學習歷程,所以在學理上相當專業,但是來唸科大的學生,接受的學習歷程卻以技職為主,如果師長沒有在業界歷練過,其實會很難發現技職學生學習問題之所在。當時他便提出,未來要聘請的新進教師,至少需要有兩年以上的業界資歷,也唯有教師在職場實際歷練過,才能知道如何帶領這些技職體系的學子,找到他們的興趣與熱忱,培育深具自信的技職專業人才。
看見技職高教問題所在,張信良校長為了改善問題、優化學習環境,開始投入學校行政職務,企盼盡一己之力,推動技職校園革新,也一路擔任動力機械工程系主任、機械與機電工程研究所所長、教學發展中心主任、教務長及副校長。在擔綱每個行政職務時,他都發揮自己善於思考的特質,並加入了一份同理心,憑藉一步步的規劃與行政革新,去影響校園的教學環境氛圍,推動多元適性發展課程,引領學子找出興趣並發揮專長。
他強調,台灣技職體系的學生,弱勢家庭的比例高,基礎數理及英文能力亦較不足,在現今入學管道眾多的情況下,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在學科能力上差異勢必拉大,因此,同一種課程、教材、上課模式已無法一體適用。面對台灣逐漸少子化的未來,學校必須讓每一個人都變成是人才,而強化的選課、職涯輔導及彈性修課、選課機制就變得相當重要。
張信良表示,在他第六任的任期中,他將主推師資結合業界需求的產業學程推動,讓有意在畢業後直接投入業界學子,或是來自經濟弱勢家庭的學生,可以獲得廠商的獎助,並得到貼近業界實務專長的課程訓練。例如旭東機械、羅翌科技、正河源及多所證劵公司等,與虎尾科大過去即形成良好的產學培訓機制,在經過學校、業界師資的合作、教材的更新、實習課程的推動下,學生自我能力與企圖心都得以大幅提升。虎尾科大的畢業生,除了畢業即能就業外,更能完整銜接企業培訓與個人生涯實踐。
此外,張校長也強調,他十分重視調整體教育環境的經營,所以在他第六任校長任期中,他也提出了幾個面向的改善:
在環境面向:規劃現代化智能友善校園,由於目前Z世代學生是在大量資訊應用及社群媒體的環境下成長,校園也將開始針對工程技術及教材內容進行全盤的更新。藉由數位科技的應用,革新智慧校園環境以加速智慧學習。未來虎尾科大將配合高鐵校區興中分部的開發,設置無人機產業等智慧應用中心,升級本校的智能製造、控制、產業開發等優勢學習場域。
在教學面向:同步與非同步課程提供線上討論的單元,以改正過往高等教育欠缺教學互動的缺失,並透過優質通用教材的編撰與錄製,小單元教學內容及影片與專題式的學習與互動,供學生非同步課程的預習與複習,以提升學習成效。
人際互動面向:課程除了強化智慧學習外,將提供更彈性線上討論及TA輔導機制,讓教育從以往的單向授課模式,轉變為教育輔導的模式,老師變成是輔導者的身分,而不是教學的主體。
為扭轉科技大學給人重理工輕人文的既定印象,他特別強調學生通識能力的提升。利用教學場域的更新、科技實務及區域資源的整合,以落實通識教育改革,使學生可以從通識共同教育,學習關懷社會環境,成為具備省思能力的優質新世代。
談到未來展望,張信良校長慎重的表示,務實專業訓練、強大的實作能力,「不必怕失業!」是本校學生最大的優勢。面對2030產業變革,未來虎尾科大學生要更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奠基於專業核心知識,提升數位、跨領域應用技術,養足良好的科技未來應變力。
張信良強調,他將率領學校一級主管一同群策群力,除改變過往的技職高教模式外,更要呼應業界的需求、結合在地資源、找到學校自我特色,打造虎尾科大學校的品牌差異。即便虎尾科大並非位於地理位置便利的都市中心,相信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必定可以發揮品牌優勢,創造虎尾科大的價值。
(文 圖/虎尾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