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萬筆健檢數據揭台灣十年健康警訊 美兆推「2030健康行動藍圖」
台灣長達38年的健檢品牌美兆,今(18)日於台北市舉辦「迎向2030.打造健康台灣」開幕記者會,正式啟用600坪旗艦診所,並首度公開近300萬筆健檢數據所整理的《台灣十年健康趨勢》,同步提出「2030健康行動藍圖」,期盼以大數據驅動預防醫學,協助全民面對高齡化與慢性病風險。
【十年數據揭五大健康警訊】美兆總裁林羣表示,從近300萬筆數據的縱向分析中,觀察到台灣健康結構正在出現顯著變化,並提出五大趨勢警訊:
1. 成人過重肥胖率突破七成,血脂與高血壓問題持續攀升。2. 脂肪肝比例十年間升至52.3%,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受影響。3. 女性面臨骨質密度下降與雌激素波動異常風險,超過四成受影響。4. 幽門螺旋桿菌與胃部病變風險在高齡族群集中。5. 壓力相關疾病加劇,慢性疲勞與失眠比例逐年上升。
林羣強調,這些數據並非零散片段,而是「數百萬個生命的健康寫照」。他指出:「代謝問題提前、肝臟風險年輕化、女性荷爾蒙連鎖、胃癌前哨與壓力失衡正在同時發生。預防醫學不只是延長壽命,更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
【何志偉:全民健康力須從「自覺」開始】總統府副秘書長何志偉在致詞時表示,台灣健保制度被譽為全球典範,但真正能守住國家健康力的關鍵,不僅是健保本身,而是國民是否具備「自覺健康」的意識,願意主動提早檢查、提早預防。他說:「感謝美兆與政府政策同心同行,把預防醫學視為核心使命。」
他也自嘲地補充:「我已經兩、三年沒有健檢了,回去第一件事就是趕快安排檢查!」此言引起現場共鳴,突顯預防醫學落實在生活行動的重要性。
【推動2030健康行動藍圖】基於數據洞察,美兆提出三大行動方向:
1. 預防醫學升級:結合AI與大數據,提升疾病預測與早期介入能力。2. 全人健康照護:跨越健檢當天,延伸至慢病管理與日常生活。3. 社會倡議串聯:從個人、企業到社區、政府,形成全民健康推動網絡。
台北市衛生局局長黃建華則指出,慢性病與肥胖問題正在快速增加,疾病發展速度往往超越醫療資源因應能力,「三段五級的預防體系必須往前挪,從三十歲起就應該養成定期健檢習慣。」他並肯定美兆利用龐大數據庫推動精準醫學,為公共健康政策提供重要參考。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鍾熙則表示,醫療照護的重點必須從治療轉向預防,再進一步提升至全方位健康促進。他強調:「如果不檢查,怎麼知道自己的健康狀態?」肯定美兆的數據基礎為台灣醫療發展帶來國際級能量。
【從「看病系統」走向「健康系統」】林羣總裁最後指出,美兆的角色不僅是健檢服務提供者,更希望成為全民健康的行動推動者。他說:「數據讓我們知道該往哪裡走,行動才能帶大家走到那裡。」台北美兆新診所將結合數據、醫療與科技,持續推動預防醫學升級,迎向2030「健康台灣」的願景。
(文、圖/美兆健康管理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