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未來教育科技論壇花蓮登場
由花蓮縣政府主辦,花蓮縣政府教育處、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未來親子學習平台、未來Family雜誌,共同承辦的2020未來教育科技論壇「科技賦能 接軌未來」今(9/12)假花蓮新天堂樂園舉辦,邀請產官學界名人演講、與談,現場聚集500位關心臺灣教育、孩子未來的老師們、家長、教育工作者交流:面對AI時代,該如何以科技教育為孩子儲備競爭力,
花蓮縣長徐榛蔚表示,花蓮積極努力翻轉教育,打造孩子學習的樂園、銀髮族的天堂、青年夢想的基地,並把學校學習成效全面數據化,讓老師知道教學如何改善、讓家長能加強課後學習。104年啟動程式教育,增進老師的技能、不斷精進學習,持續在AI及科技教育領先全國,正是希望孩子更具競爭力,擁有更好未來。
論壇第一場專題演講,邀請趨勢科技張明正董事長以「在 AI 世代 , 什麼是五項能力養成? 」專題演說中說明近十年科技業重大革命,由如何經過AI引擎演算法,讓資訊成為有用的智慧到讓電腦看懂圖像與數據等過程。因此看見AI發展趨勢,開始結合社企「若水國際Flow」再結合公益-身障朋友遠距擔任數據標註師,幫助弱勢提升經濟與自信。
第二場專題演講,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志朗以「問世間,智為何物?AI 世代的省思!」為題演說。曾教授以「NI x AI x K x E」來描述,NI-自然腦的學習能力、AI-人工智慧腦的數據運算、知識Knowledge、經驗Experience 的加乘,來預告人工智慧的爆發力,將永無止盡。人類從遠古物種演化到今天,AI表現智慧萌發成果,運用於精準醫療,讓真實與虛實的世界並存。尤其當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出現,使科學家對所有生物的生命機能,逼近類似天主的神力。透過成智的六部曲:模仿、假借、存取、轉介、聯結、精進,加上近期研究發現,小腦也具有協助大腦決策管理的能力,人腦的可塑性與智慧發展將重大突破。曾任教育部長的曾教授,再次呼籲應重視孩子的教育與親子共讀,幫助大腦建構,更要相信孩子的可塑性。
第三場專題演講由YouTube 陳士駿創辦人以「我的程式教育之路」為題,以預錄影片方式分享自學程式的經驗,鼓勵孩子勇於嘗試,影片中說到他在四年級擁有一台電腦,常常整個周末都是自己的時間,想新點子、動手寫程式,樂在其中。現在,身為人父,他提醒父母盡量不要干擾、限制,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當他喜歡上某些事物,主動願意去建構、學習、解決問題,就是一件很棒的事。
陳士駿分享,在矽谷許多頂尖的創意,很多都不是從辦公桌前想出來的,而是靈光乍現、睡前出現的靈感,突然把所見所聞與工作結合,這是熱情使然,也是不斷學習、真正樂在工作的展現。他期許老師多鼓勵學生,勇氣會帶給孩子力量,讓他找到自己想做的事。
徐榛蔚說,縣府打造「花蓮親師生平台-智慧雲」讓老師分享備課,找到適合的教材與參考教案,整合線上教學影片,藉此增能培力;同時,讓家長也能即時掌握孩子學習成果,給予家庭教育的支持;更能分析學生的學習效果,親師生彼此找到盲點,並有AI提供建議,成為學習的好夥伴。縣府積極推動智慧圖書館、智慧保健論之際,科技教育論壇正好能給師生更多未來能量。
曾志朗教授則提醒,學校課程的設計必須要和生活緊連。他從美國教育界的經驗談,讓一個熱愛運動的學生,不再懼怕統計學,就是將統計與他的生活情境串聯,學習即能開竅。
張明正董事長以「學習」中的「習」字來譬喻,其部首中的羽,正是快樂的鳥在飛翔,所以學習也應該如此自在快樂。他建議老師、家長應先了解自己,而能產生同理心,再去思考如何為學生規劃課程,而非從自己的觀點去提出教學,方能雙贏。
(文/圖 花蓮縣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