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曉雲導師禪寂21週年 華梵200師生齊種二代梅樹傳承覺之教育
紀念曉雲導師禪寂21週年,華梵大學於10月15日創辦人曉雲導師禪寂紀念日當天盛大舉辦二代梅樹種植活動,吸引200多名師生歡喜認養,並同時在校內種下近300株梅花與五葉松等樹苗,場面壯觀感人,中華大學校長劉維琪等貴賓也來共襄盛舉,總計募得認養經費150餘萬元。
曉雲導師是國際知名的藝術家、宗教家與教育家,當年為了創辦華梵,特別將自己的畫作捐出義賣,才辛苦籌措出第一筆建校經費。民國79年華梵成功建校,成為全國第一所由佛教界人士創辦的大學,更是全台至今唯一由尼僧興辦的高等教育學府,而當時曉雲導師已高齡79歲。 為了感念曉雲導師一生誓做「教育耕牛」直到生命最後一天,華梵董事會與校覺室特地於曉雲導師禪寂21週年之際,舉辦為期一週的系列紀念活動,包括誦經祈福、清涼藝展、天台宗學術研討會等,15日登場的「二代梅樹種植」與「曉雲導師法語書法展」兩項大活動,更聚集了校內外人士踴躍參與。
華梵大學董事長悟觀法師致詞表示,曉雲導師深愛梅花,也是台灣第一位提倡「園林思想」與「覺之教育」之人,近日校內一棵老梅樹落果後竟生出100多顆小樹苗,她驚喜之餘決定發起二代梅樹種植活動,加上五葉松、菩提樹與肖楠等共有近300株樹木將遍植校園各處,以最深的感恩向導師致敬。
華梵大學李天任校長也指出,曉雲導師曾說教育是最莊嚴的供養,所以一生不蓋寺廟、不當住持,只以教育作為修行的道場,今日這麼多師生、貴賓共聚一堂,見證曉雲導師崇高理想的延續,也見證華梵人在艱困的高教時局中,仍然堅守信念走在覺之教育的路上,繼續安穩長明。
教育部前政次陳德華說,曉雲導師申設華梵工學院時,他與劉維琪校長分別擔任教育部承辦科長與高教司長,對於導師所提出的高教理念印象深刻;如今台灣高教基本核心日益流失與世俗化,更讓人深深體會覺之教育與園林思想的意涵,值得更發揚光大。 劉維琪校長也指出,大家都關心AI在高教的發展和影響,但AI不能自覺、覺人,因此覺之教育將成為未來高教不可取代的主軸方向。中山大學前文學院長鍾玲、外語系特聘教授黃心雅、石碇區長王思凱、石碇高中校長許欣霖、敦煌畫廊總經理劉芝蘭等人也前來參與活動並致詞。 眾人隨後與認養樹苗的200多名師生及護持委員,一起從紀念會場步行至曉雲導師當年闢建的松崗與梅園,參加剪綵執鏟儀式,在秋陽映照下,將五葉松與梅樹樹苗植入坡地的樹穴中,覆土澆水,開心合影留念,象徵華梵大學的教育理念薪火相傳,百年樹人,永續發展。
華梵大學表示,二代梅樹種植活動總計募得150餘萬元善款,將作為後續植栽養護之用,加上之前雲山亭與百丈寮修復工程獲黃美雲與季昕居士捐贈120萬元善款,所有功德名單都於15日的紀念會上被表揚。悟觀董事長呼籲更多社會大眾發心護持,讓覺之教育發光發熱,曉雲導師的慈悲與智慧精神永留人間。
植樹活動結束後隨即舉行曉雲導師法語書法展,30位書法名家及校內外藝術家,從曉雲導師《覺之教育》等著作中精選出最具代表性的法語段落,在圖資大樓4樓藝文空間進行創作展出,現場除了有藝術家揮毫,也開放學生臨寫導師法語,盼從書法藝術中反思覺之教育的當代意義。
(文、圖/華梵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