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梵大學舉辦台灣首次書法創作論壇 百餘書藝家探討當代書藝創作策略
台灣首次結合書法創作與學術發表的論壇活動,在華梵大學積極推動下於龍山寺板橋文化廣場盛大展開,百餘名書法學者、創作者與愛好者聚集一堂,熱烈探討當代社會的書法現象與創作反思,並透過科技介入書法的創作,解析當代書藝創作策略。
由華梵大學東亞書法研究中心舉辦的「2025當代書法創作學術論壇」,5月17日邀請優秀活躍的書法創作者發表創作論述,同時邀請具有豐富創作經驗的學者擔任主持與評論,發表者除了具有豐富創作經驗之外,都擁有博士學位。
華梵大學李天任校長開幕致詞時,對舉辦書法創作型學術論壇表示肯定,對華梵大學不遺餘力推動書法藝術也有更多理想與期許。知名書法家華梵大學特聘教授杜忠誥老師也現身開幕式致詞並全程參與會議,更於最後綜合座談時間擔任與談人。
華梵大學人文與藝術學院黃智陽院長說明舉辦2025當代書法創作學術論壇的發想,是希望創作學術論壇不同於過往以史論為立場的學術研討會,而改以創作為核心,開展創作者理論性表述的重要,吸引更多愛好者投入。
專題演講由黃智陽院長分享「書法理論與創作的相對與相應」,列舉古人論書的文獻,並對應其書作進行古今的對話與應用。最後展示自身創作經驗,闡述自我身分與環境認同的當代意義與價值。
研討會共分三個場次,各場次主持人分別為杜忠誥教授、廖新田教授、程代勒教授,各場次評論人依序為蔡介騰教授、詹獻坤教授、蕭世瓊教授,由林俊臣、蕭一凡、柯良志、江柏萱、陳柏伩、鄧君浩等六人依序發表論文,各自從不同的書法創作方向展開報告及討論。
論壇重點包含對當代社會中書法現象與創作的反思及探討,思考與實踐書法在當代藝術的關係及可能性,透過科技介入書法的創作,探究當代書藝創作策略,提出「書從印出」的創作嘗試,以及從訪碑到書藝創作等視角。
最精彩的是綜合座談環節,許多聽眾踴躍提問,不僅激發與談學者對於「創作」的熱烈討論,也反映出論壇的多元與開放性,充分激盪各種議題的積極性與創造力。
除了一整天的書法創作型學術論壇,華梵大學也於同地點6樓「橋藝術空間」舉辦「蘭亭暢—2025書法名家精品展」,展出海峽兩岸等地書藝家的精彩作品,展期至5月28日為止,歡迎社會大眾前往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二段242號6樓參觀。
(文、圖/華梵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