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台北當代本周登場!一文掌握10大必看作品、3件必做體驗
抽象表現主義大師塞‧湯伯利(Cy Twombly)的天價作品《Muses》 「當代網域」展區雲集全球知名畫廊與台灣指標藝廊,帶來橫跨東西方的藝術經典與當代代表作,其中由首次來台灣的德國畫廊Karsten Greve帶來的美國藝術家塞‧湯伯利(Cy Twombly)於1963年創作的《Muses》,屬不容錯過的焦點作品之一。作品融合多重媒材,以自由筆觸與詩意書寫展現藝術家獨特的抽象風格,《Muses》靈感來自希臘神話的靈感女神,畫面如同詩句般斷裂卻富含情感,充滿直覺性與精神性的強烈張力。據台北當代聯合總監岳鴻飛訪談中分享,這件作品的估價可以到新台幣三億左右,是值得一看的大師級作品!
1.雕塑界女王路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經典雕塑再現 另一件來自Karsten Greve畫廊的重要作品,是女性主義雕塑先驅露易絲・布爾喬亞於1947至1949年間創作、2001年翻鑄的青銅雕塑《Woman with a Secret》。作品高近160公分,以細長的人形姿態詮釋女性身體與內在情緒的作品,延續藝術家對家人、創傷、記憶與性別議題的關注。這件作品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市場估價可達新台幣1億元,首次在台公開展出,絕對是本屆展會的亮點之一。
2.把街頭塗鴉帶到畫布上的美國藝術家肯尼·沙夫(Kenny Scharf)的《CHAIN GANG》 巴黎知名畫廊阿爾敏・萊希(Almine Rech)首次參與台北當代,帶來多件作品,其中一件就是《CHAIN GANG》(2022)是美國藝術家肯尼·沙夫(Kenny Scharf)近期創作之一,作品用非常特別的噴漆塗鴉呈現,應用鮮明的霓虹色調與誇張卡通樣貌突顯其標誌性,讓觀眾一窺潮流與藝術結合的當代表現力。
3.美國普普藝術家 湯姆.韋塞爾曼(Tom Wesselmann)代表作來台一樣由阿爾敏・萊希(Almine Rech)畫廊帶來美國普普藝術大師湯姆.韋塞爾曼(Tom Wesselmann)於1967至1975年間創作的珍貴紙上習作《Study for Great American Nude #95》,這件作品是作者《偉大美國裸體》(Great American Nude)系列的習作之一,作品以鮮明、衝突的視覺描繪女性身體輪廓,雖尺寸不大,卻充分展現藝術家簡化構圖與大膽表現的風格,亦可視為作者對藝術史上裸女主題的當代回應及詮釋。
4.美國雕塑家托尼・麥特里(Tony Matelli)精彩的個展 來自北京馬刺畫廊的托尼・麥特里(Tony Matelli)以其超現實風格與戲謔感知挑戰觀眾視覺極限。本屆展出作者兩件精彩作品:《Foot (Orange)》(2021)以斷足為主題,結合石膏與柳橙,展現真實感與荒謬感並存;《Head, Hotdog and Bread》(2020)則呈現一顆人頭與熱狗及麵包的場景,作者透過水果、食物等易腐物與雕像搭配,藉此突顯時間流動與永恆凝結間的張力。
5.空間中的感知挑戰──安尼施·卡普爾(Anish Kapoor)《Dark Lime to Lime Gold Light》 英國當代雕塑家安尼施·卡普爾(Anish Kapoor) 最新作品《Dark Lime to Lime Gold Light》(2024)由義大利常青畫廊(Galleria Continua)展出,以拋光不鏽鋼與漆料打造出如鏡面般的光學曲面,作品表面呈現不同的光澤變化,隨觀眾視角移動而產生空間扭曲與視覺錯覺,帶來獨特的觀看體驗。作者一向以大型公共藝術與極簡空間感知裝置聞名,此次作品值得觀眾前往參與及欣賞。
6.美國影像裝置藝術家托尼·奧斯勒(Tony Oursler)新作品《Eu/An》由東京澡堂畫廊(SCAI THE BATHHOUSE) 展出的《Eu/An》(2024),是美國影像裝置藝術家托尼·奧斯勒(Tony Oursler) 的新創作。作品是一幅晶體結構形式的彩色鏡面與數位螢幕,營造出介於現實與虛構、科技與情緒之間的情境。《Eu/An》延續藝術家對數位科技、科幻與裝置間的應用,鏡面表面同時讓觀眾映照自身成為作品的一部分。
7.以傳統工藝創造藝術詮釋──鄭多惠(Jeong Da-Hye)《Weaving Time II》在「藝韻匠心」展區聚焦結合材質、技藝的精彩作品,香港Soluna Fine Art 展出的《Weaving Time II》(2023)由韓國藝術家鄭多惠(Jeong Da-Hye)創作,作品看似提籃卻輕如蟬羽,藝術家運用韓國傳統馬毛編織技藝創作,以當代藝術視角重新詮釋傳統的精湛技藝。
8.以繪畫呈現原住民編織之美──Kieren Karritpul《Blue Fish Trap》 來自澳洲的原住民藝術家 Kieren Karritpul,透過《Blue Fish Trap》(2022)展現對傳統文化與自然環境的深厚連結。這件畫作於專注新銳藝術家的「新生維度」展出,由雪梨的科馬畫廊(COMA)帶來這件作品,藝術家以交錯縫線抽象線條,營造出強烈節奏感與文化象徵性,更展現出深刻的土地連結。
9.張徐展藝術家的《白蟻餵食秀》錯過金馬來台北當代看 今年另外一個亮點展區「斷電」為第二屆「台灣藝術家特展」,由文化部共同主辦,邀請三位橫跨新媒體、動畫與裝置創作的藝術家參展。動畫藝術家張徐展首次以實拍結合動畫,《白蟻餵食秀》作品構築出一場荒謬卻引人深思的動物世界「餵食秀」,以白蟻作為象徵,隱喻人類汙染環境並改變白蟻的飲食習慣,因而開始大吃電纜的寓言故事,動畫中由人所扮演的電纜,被白蟻大塊朵頤,以荒謬的方式反思人類與生態間的關係。
除了逛展3件台北當代必做體驗 參加「思想串流論壇」,與藝術對話 博覽會期間舉辦的「思想串流論壇」(Ideas Forum)將以「緣線交織」為主題,邀請來自國內外的重量級策展人與藝術家展開深度對談。現在就報名參加,一睹海內外知名策展人的精采對話,讓看展體驗更具啟發性。
品嚐限定美食與調酒,讓味蕾也沉浸藝術氛圍 今年展會首度集結三大品牌打造專屬餐飲空間,由寒舍艾美冠軍調酒師打造的 Le Meridien Taipei/TIPSY Sparrow Bar,帶來創意雞尾酒體驗;主打台式米食的「心潮飯店」的進駐也觀眾可以一嚐靈感入菜的創意料理;而Koshi Café 也將於會場帶來「當代限定 KOSHI 可樂」的聯名飲品,值得逛展民眾造訪品嚐,讓味蕾也沉浸藝術氛圍。
選購聯名商品與風格選物,收藏屬於你的藝術日常 逛展之餘,別忘了走進 Koshi Café 選物區,現場推出多款與台北當代聯名的限量商品,另外CASETiFY今年首度成為台北當代的官方夥伴,讓隨身的手機殼也能傳達藝術品味轉身為時尚配件,讓藝術以全新形式走入日常,從藝術靈感延伸到日常生活,讓美感不只留在展場。
(文、圖/CSRone 永續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