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2.0六年總體檢 李伯璋邀學者專家經驗分享
臺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伯璋,日前協同社團法人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等組織,共同規劃「超2025向前行-長照2.0六年總體檢」論壇,會中邀請學者專家與會共襄盛舉一同分享與討論相關議題。
李伯璋表示,根據衛生福利部預估,2025年每5人有1人是65歲以上長者,長照2.0實施至今面臨問題及因應未來如何調整修正皆影響未來十年,未來3年後,5年級生將邁入65歲長者行列,而這些人也是早年就開始接觸科技的族群,使用電腦、網路並不是問題,未來照護制度更可納入設計考量,可望減少人力的負擔同時達到照護的目的。
社團法人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涂心寧表示,目前長照制度設計大部分都針對八、九十歲高齡者,但長照制度的設計應該隨著時代與科技的演進而調整修正,現行需要人力介入照護的服務包括用藥或可以自行操作的輔具,是否可透過科技與教育的方式轉由民眾自行完成,緩解人力不足等問題,這些議題都是可以再討論的。
李伯璋指出,最近很火紅的議題除了缺蛋外,缺藥更是攸關民眾的醫療與健康,看到藥品價格調降/缺藥/罕病用藥/指示用藥健保給付等問題的浮現成為健保風暴。當然、醫界/藥界都是會為病人最好權益做考量,然而、財務利益的分配依然是要面對人性來共同解決問題。
他以他過去擔任健保署長的經驗來分享,他剛就任署長時,當時的醫審組施如亮組長就教他瞭解藥價調整(Drug Expenditure Target, DET)的初階課程、進階課程。聽完課後李伯璋就跟她說DET實在是太有爭議的制度,不從源頭去控制不必要的藥品使用量,僅由減低藥品給付價格來控管藥費總額,只會每年讓醫界/藥界去吵架。
李伯璋說,真正需要吃藥治病的病人也都搞不清楚為什麼他們會吃不到該吃的藥,變成是健保署與食藥署管理不當。事實上、在單一保險人與總額概念的利基下,公衛前輩們都已經建立完整的台灣健保架構,每個執政黨卻都一樣怕影響選舉而不敢放手去做健保法規定很多該做的政策。
全民健保改革必須要醫界/藥界/民眾多溝通,將健保問題透明化,政府官員要有政策論述能力,讓民眾學習務實面對已存在的問題,不能只靠喬事情、討好民眾的心態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李伯璋強調,他一直呼籲唯有真正落實分級醫療,推動使用者付費部分負擔才是健保永續發展的核心管理,這個策略能(1)體現台灣醫療系統的價值、(2)持續導入對患者有價值的創新藥與醫材、(3)強化政府施政穩定的基礎;投資健保就是投資健康,而健康的民眾就是政府施政穩定的基礎。
否則、讓健保資源點點滴滴地持續流失,健保困境一定一直在泥沼打轉!身為醫師的背景,我一向以病人最大利益為考量,在健保預算有限之下,將不必要浪費節省下來,才能有健保資源讓醫界得到合理報酬,藥界得到合理利潤,民眾也才有機會享受真正社會福利感的全民健康保險。
李伯璋說,為期十年的長照2.0已走了一半,2023年長照系列論壇以長照2.0六年總體檢為開場,期能抛磚引玉,廣邀各界討論現有困境與未來方向,並凝聚共識,提供臺灣未來長照政策參考。
(文/中央社特企.圖/臺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