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特輯》最重要的一餐 各國早餐怎麼吃?

發稿時間:2015/03/23 08:01
最新更新:03/23/2015 16:25:11
字級:

早餐吃得像皇帝!每天早上來頓營養滿分的早點,可以為一日工作灌注滿滿活力。一日之計在於晨,各國的早餐文化也不可馬虎,一起來看看南非、印度、巴西、印尼、泰國和日本這些美食天堂,是怎麼讓吃早餐成為很嘻哈的事情吧!

在南非的正式早餐,通常選擇週末或假日,配上一杯濃郁香醇的咖啡,慢慢品嘗。(記者徐梅玉約翰尼斯堡傳真)
在南非的正式早餐,通常選擇週末或假日,配上一杯濃郁香醇的咖啡,慢慢品嘗。(記者徐梅玉約翰尼斯堡傳真)

南非早餐 便宜營養的用餐選擇

「這個週末一起吃個早餐如何?」在南非,家人或三五好友共聚的正式早餐,通常選擇週末或假日,齊聚在氣氛溫馨的餐廳。

從精美的菜單上挑選一份自己的最愛,配上一杯濃郁香醇的咖啡,細細品嘗食物,慢慢聊著家常。餐廳也配合顧客悠閒的心情,十分體貼地持續到11時30分才不接受點餐。

當然,一如全球其他國家,每天早晨,南非的大都會上班族與學生們總是行色匆匆,各式早餐中,自然離不開簡單可口、輕易在家準備、內容千變萬化的三明治。

超市的早餐食品架上,五花八門,其中適合大人或小孩多種口味的穀粒、麥片,應有盡有,加入牛奶即可食用;也有全麥乾麵包片(rusk),取出一塊,沾一下熱呼呼的奶茶,送進嘴裡,脣齒留香。

占南非多數人口的黑人,普遍不富裕,傳統早餐是價廉物美的雜糧粉,加上熱開水慢慢攪拌成中式濃稠稀飯(porridge),以湯匙一口口吃,也可隨著個人喜好加糖或鹽,或直接購買已添加草莓、巧克力等各種口味的雜糧粉。滿滿一碗,香噴噴、黏呼呼、熱騰騰,營養充足。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天活力泉源來自豐盛健康的早餐。南非人喜愛早餐,也享受早餐。(記者徐梅玉報導)

麵粉製各式各樣的「餅」是印度人的主食。(記者何鴻儒新德里傳真)
麵粉製各式各樣的「餅」是印度人的主食。(記者何鴻儒新德里傳真)

印度早餐 馬鈴薯餅配酸奶很飽足

麵粉製各式各樣的「餅」是印度人的主食。有別於「使用量」最大的印度烤餅(chapati)和饢(naan),北印度人早餐通常吃另外一種有內餡的餅「Paratha」。

因為裡頭的餡料最常使用馬鈴薯,也有人直接稱「馬鈴薯餅」(Aloo Paratha;印地語稱馬鈴薯為aloo)。馬鈴薯之外,也有人用香蕉做內餡,就變成「蕉餅」(Banana Paratha)。

拜訪北印人家,女主人為客人端出「馬鈴薯餅」的同時,通常會搭配「酸奶」(curd)一塊上桌。看到他們把像胡椒粉一樣的粉末撒進酸奶裡,可別大驚小怪。印度料理向來以琳琅滿目的香料著稱,印度人尤其喜愛混合多種香料的調味料「瑪撒拉」(masala),舉凡吃的食物、喝的飲品,一定要加這一味。吃酸奶的時候當然也要撒一點才行。

吃馬鈴薯餅時,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的組合掐下適中大小,並將麵餅稍微捲一下,沾點酸奶一塊送進嘴裡,飽餐之外,據說酸奶有助消化。

別小看這薄薄的麵餅,一般成人大概吃個四片就飽餐一頓了。印度人吃飯時還會佐以蔬菜搗成泥做成的綠醬,以及用青辣椒和芒果醃漬成的酸辣醬菜,據說會更添美味。最後,當然得來杯印度奶茶,早餐才算完整。(記者何宏儒報導)

巴西的傳統早餐沿襲葡萄牙殖民者、19世紀法國風,以及德國、義大利等國家移民帶來的飲食習慣。(記者唐雅陵聖保羅傳真)
巴西的傳統早餐沿襲葡萄牙殖民者、19世紀法國風,以及德國、義大利等國家移民帶來的飲食習慣。(記者唐雅陵聖保羅傳真)

巴西早餐很歐風

巴西的傳統早餐與多數歐洲國家無異,主要沿襲葡萄牙殖民者、19世紀法國風,以及德國、義大利等國家移民帶來的飲食習慣。巴西各地街頭巷尾的麵包店都有販售早餐。

巴西早餐稱為「上午咖啡」(葡萄牙語為cafe da manha),依個人、家庭的經濟條件與生活環境不同,可以是簡簡單單的一杯黑咖啡或咖啡牛奶,加一個法國小麵包塗牛油或夾義大利火腿(mortadella),也可以是豐盛的「殖民咖啡」(cafe colonial),除了固定的咖啡、牛奶、麵包外,還有水果、果汁、乳酪、法國火腿、蛋糕、餅乾等。

東南部米納斯吉拉斯州(Minas Gerais)殖民時期流傳下來的烤乳酪麵包(pao de queijo)、白乳酪(queijo branco)與牛奶、番石榴、無花果等水果製成的甜點與果醬,吃進口裡,甜在心中,溫潤豐盈的口感與味覺,更為迎接嶄新的一天添加活力。

對了,一白一紅的白乳酪與番石榴甜點的搭配,還有個很莎士比亞與羅曼蒂克的名字:「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u e Julieta)。(記者唐雅陵報導)

許多印尼民眾或站或蹲在路邊,享用印尼傳統的國民早餐「牛肉丸湯」,為一天的生活儲備能量。(記者周永捷雅加達傳真)
許多印尼民眾或站或蹲在路邊,享用印尼傳統的國民早餐「牛肉丸湯」,為一天的生活儲備能量。(記者周永捷雅加達傳真)

13元即享印尼國民早餐

一碗熱騰騰的「牛肉丸湯」(Bakso),讓許多印尼民眾或站或蹲在路邊,享用印尼傳統的「國民早餐」,為一天的生活儲備能量。

「鏘!鏘!鏘!」聽到用湯匙敲打瓷碗的聲音,就知道是賣牛肉丸湯的小販來了。在印尼賣牛肉丸湯的小販很多,大多數是爪哇島的人,因為印尼以穆斯林人口為主,穆斯林不吃豬肉,所以大多是賣牛肉丸,小販會穿梭在大街小巷叫賣。

牛肉丸湯是印尼街頭巷尾都可以見到的傳統國民小吃,食材以牛肉丸、湯麵和蔬菜為主,由於便宜又易飽足,成為印尼人日常簡便飲食的首選。肉丸湯口感如同台灣的擔仔麵。

這種牛肉丸湯的湯頭是用大骨下去熬煮的,一碗的牛肉丸湯大約會有牛肉丸、冬粉、高麗菜絲等配料,每碗價錢大約在5000印尼盾(約新台幣12元)左右。

一般賣牛肉丸湯的小販還會兼賣冬粉、油豆腐、炸餛飩以及包裹肉漿的雞蛋,讓印尼的傳統早餐美味又豐富。(記者周永捷報導)

泰國人早餐受潮州移民影響,中式早餐也經常在街邊見到,雞蛋鮮肉粥、現蒸燒賣等,讓泰國人早餐有更多選擇。
泰國人早餐受潮州移民影響,中式早餐也經常在街邊見到,雞蛋鮮肉粥、現蒸燒賣等,讓泰國人早餐有更多選擇。

泰國人一早吃得很澎湃

剛到泰國時,一早出門看到滿街早餐攤,印象最深刻的是把烤肉、炸肉當早餐。心裡很好奇,一大早就吃這麼「補」?

泰國人喜歡吃炸豬肉、炸雞,一早街上經常可以聞到油炸香味,上班族排隊買炸肉、炸雞,配上白飯或糯米飯,有時加個荷包蛋,再外帶冰咖啡或泰式奶茶,就是一頓早餐。

受到潮州移民影響,中式早餐也經常在街邊見到,雞蛋鮮肉粥加上蔥花、薑絲、炒蔥頭,再灑點魚露,還有現蒸燒賣、包子、炸油條(比較像台灣的「雙胞胎」)、熱豆漿等,讓泰國人早餐有更多選擇。

泰國幾乎沒有像「美而美」這樣價廉味美的連鎖早餐店,或專有的「泰式早餐」,雖然有賣三明治、咖啡的西式早餐店,但似乎不太普及。泰國人也喜歡吃烤吐司,比較特別的是烤吐司多半抹上奶油後在炭火上烤,滋味和烤箱烤出來的吐司有那麼一點不一樣。

不少泰國人也常把自助餐當成早餐,一大早就打菜飯、包便當,有如一頓飽足的中餐。(記者林憬屏報導)

日式早餐常見的有米飯、味噌湯、納豆、烤魚、生雞蛋等。日本旅館精緻的日式早餐很吸引外國人,但其中有讓他們感到震撼的菜色。(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傳真)
日式早餐常見的有米飯、味噌湯、納豆、烤魚、生雞蛋等。日本旅館精緻的日式早餐很吸引外國人,但其中有讓他們感到震撼的菜色。(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傳真)

日式早餐 讓阿兜仔很震撼

日式早餐常見的有米飯、味噌湯、納豆、烤魚、生雞蛋、醃製物、海苔加工品等。日本旅館精緻的日式早餐很吸引外國人,但其中有讓他們感到震撼的菜色。

「生蛋淋飯」及「納豆拌飯」是很多日本人喜愛、外國人卻不一定能接受的菜色。記者到日本留學時,首次體驗新鮮的生雞蛋淋上熱騰騰白飯,可能是心理作用,認為雞蛋養分百分百下肚,能補充體力,心裡也就沒抗拒感。另外,帶有獨特味道的納豆,用筷子攪到黏稠生絲再配上香噴噴白飯,也別有風味。

聽日本長輩說,日本人生病時胃腸弱才吃粥。但這也不一定。有一說法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至1868年),平民之間吃米食情況普遍,在江戶(現在的東京)早餐吃白飯,剩飯到晚餐時變成湯泡飯或茶泡飯。但京都、大阪等地,是晚餐吃白飯,吃剩的,隔天早上煮成粥。

家庭主婦要準備一碟碟日式早餐配菜太費工,加上現在超商的貨色齊全,很多人在超商買個飯糰或三明治、飲料,就能解決早餐。

日本職棒明星球員鈴木一朗曾透露,他效勞美國大聯盟水手隊時,早餐天天吃咖哩飯。專家分析,這是讓腦部活絡化的飲食,結果許多日本小朋友效法。後來他早餐改吃麵包與烏龍麵或麵線等,理由是「怕小孩模仿」。

日本總務省去年底公布2011年社會生活基本調查顯示,日本所有年齡層當中,平均有17.5%人不吃早餐。25至34歲不吃早餐者占34.1%。15歲至24歲不吃早餐者占29.9%,年輕人早、午餐當中,省吃一餐的傾向愈來愈明顯。(記者楊明珠報導)